美了!富了!中山这些典型村经验学起来丨推动中山“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中山+ 记者 黄靖怡 陈雪琴 颜子怡 通讯员 张稳 彭妍君 2025-03-03

如何深挖农文旅产业潜力,实现富民增收?如何关注群众关切,在乡村风貌塑造上实现突破?如何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让“百千万工程”富有生机活力?隆昌社区的水乡田园与深港旅行团“撞个满怀”,曹边村的百年侨房在面包香气中苏醒,桂南村的农房风貌焕发新颜……这些生动的实践正将中山”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3月3日,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推进会上,中山多个村、社区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

西区街道隆昌社区:
“农文旅”深挖潜力
社区集体收入超千万元

西区街道隆昌社区深挖乡村优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省级典型村。隆昌社区党委书记杜锡辉介绍,社区已打造了1个3A景区、8公里生态环段、2个湿地公园,贯通12公里水系,绿地超2万平方米。2024年,社区集体收入超千万元,较2022年增长30%。

隆昌社区党委书记杜锡辉作经验介绍。记者 夏升权 摄

隆昌社区构建“街道+社区”联动机制,设立典型培育村建设前线指挥部,推动“悦生围·岭南水乡田园”等一批特色项目。此外,成立中山市隆悦文旅强村公司,推行“三金惠民”模式(租金+股金+薪金),实现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三丰收”。强村公司成立以来,撬动和光文旅等社会资本计划投资约1亿元建设特色文旅项目,参与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运营,新增车位约400个,缓解停车难。联合区属企业盘活闲置农房,改造成咖啡屋、民宿、特色餐饮店,带动居民创业增收。

在文旅场景打造上,隆昌社区秉持全域景区化理念,统筹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11个项目建设,规划精品旅游线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深中通道通车后,荔景苑景区承接深圳、香港等地旅行团超500个,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0%。同时,联合荔景苑推出高品质咖啡,用一杯咖啡讲文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悦生自然营地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国庆期间民宿满客,新客源占比80%。打造哪吒墙绘,并在周边免费向居民提供经营摊位,帮助居民创业增收。

隆昌社区探索渔业“统租统管”,对鱼塘和稻田统一收储,引入2家大型渔业企业连片经营,解决农用地碎片化问题。“统租统管”后,鱼塘年收入增加。未来,将加大投入建设,打造集养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南区街道北溪社区曹边村:
农房活化后成打卡点
侨乡风貌大变化

“今年2月,曹边村获授首批‘广东美丽侨村’。”南区街道北溪社区曹边经联社党支部书记梁志国会上透露,这正是曹边村紧抓“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培育契机,以农房管控“小切口”实现侨乡风貌“大变化”的生动展示。

南区街道北溪社区曹边经联社党支部书记梁志国作经验介绍。记者 夏升权 摄

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区街道党工委积极引入专业力量,依托“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携手社区党员干部与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以敲门入户、榕树头党群议事会等亲民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全域房屋普查,分级分类建立详细台账,并巧妙借助中铁建工的专业优势,实施“一房一策”,推动华立大街、新建街等多条街道沿线的上百栋农房焕发新颜。

在这一过程中,为破解“建设标准不一、改造成本高、群众意见不一”等难题,南区街道联合兴中集团结对共建,完成曹边乡村驿站等13个项目改造提升,稳步有序推进18个项目建设落地,充分发挥专业力量、行业优势,携手将“施工图”变“实景图”。

梁志国提及,一间65平方米的闲置侨房被村集体收回并保育活化,摇身一变成为抖音、小红书上的网红面包店。这不仅吸引了本土在外人才的回归,更激发了年轻一代回乡创业的热情。此外,百年侨房、侨捐建筑也被赋予新生,成为艺术工作室、村咖、茶寮等,让游客在岭南风情与侨乡文化的交融中沉醉。

南区街道还创新乡村运营管理模式,发展壮大文旅融合强村公司,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打造“曹边学堂”研学品牌与“香山状元”IP,通过稻田泥煨节、农民丰收节、“村BA”赛事等活动,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夜幕降临时,曹边村更是开启了新“夜”态模式,灯光璀璨,夜宴、夜境交相辉映,让乡村的每一刻都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盛宴。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
凝聚共建合力
走出美丽乡村新路径

会上,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家和表示,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桂南村积极作为,全力推进典型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农房风貌管控工作,成功走出一条美丽乡村新路径。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家和作经验介绍。记者 夏升权 摄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桂南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期间,740余人次的党员、志愿者投身其中。同时,精心美化家园,打造“旗溪走走香草花园”美丽庭院示范点,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扮靓村居,大力开展植绿护绿行动。此外,优化村庄环境,增加停车位和路灯,提升道路,修复绿化,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在农房风貌管控上,桂南村全面摸底,分类实施,村“两委”干部与镇村工作队分片包干,摸清农房底数,建立多类台账清单,自查整改52项问题。秉持谋定后动原则,因地制宜、精细设计,根据建筑风格与村民需求,坚持“一房一方案”,赢得村民全力支持。五桂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点,成立现场指挥部,每日现场办公,攻克难点堵点,实现具有桂南特色的和美乡村焕新颜。

为凝聚全民共建合力,桂南村创新出资模式,推出“我爱我家・和美共悦”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联合城建集团利用其优势推进项目建设,还构建新村民、专业智力团队、老村民共同参与的“1+3”人才共治协商机制,成立“旗溪社区共同缔造委员会”,激发人才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的动力。

东凤镇和泰村:
榕树下议事
美化村庄成为“自己的事”

自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以来,东凤镇和泰村凝聚群众、产权人、企业等社会力量,实现了从“政府单干”到“全民共建”的转变。会上,和泰村党委书记吴少芳介绍了相关工作经验。

东凤镇和泰村党委书记吴少芳作经验介绍。记者 夏升权 摄

在农房风貌提升工作上,和泰村创新工作方法。譬如,建立“榕树下议事会”制度,村民参与率达90%;推行“财政奖补+集体补贴+村民自筹”出资模式,户均成本降40%。

治理围蔽空间时,驻村领导带头与产权人沟通,整合资源。清理围挡后建成37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等便民设施,新建停车场日均周转车辆200台次,绿化带养护成本降60%,实现产权人物业增值、村集体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感。

人居环境整治中,和泰村开展交叉检查,完成73处问题整改。建立“双本”干部包干制,组建30人志愿监督队,创新“问题地图”工作法,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门前三包”履约率100%;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考评”,发布12期“红黑榜”,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产权人和基层干部主体意识,其中,产权人强人集团自主投入资金改造物业,带动周边多家企业成立“美丽商户联盟”。

此外,和泰村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发动乡里乡亲,引进“和泰渡头”农文旅项目。延伸产业链,举办乡村K歌赛,吸引投资超100万元,建成露营基地多个项目;提升价值链,引入运营团队,打造“和泰渡头”文旅IP;激活资金链,加大招商引资,撬动社会投资超300万元。目前,该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累计3.5万人次,月带动消费约5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70万元,闲置土地利用率达95%,带动餐饮、交通产业蓬勃发展。

【统筹:记者 王蔚然  黄凡】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本文作者
颜子怡
报料
中山日报采集中心记者。“00后”勇闯新闻界,为人书写。
陈雪琴
报料
中山日报社记者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黄靖怡
报料
中山日报记者,主要负责司法线、城管线。
相关推荐
“中山+”狂撒2万元红包雨!速来
2025-04-28
最高888元,“中山+”下2万元红包雨!速来薅羊毛
2025-04-28
“中山+”送30张山姆超市年卡! 新用户专属,冲鸭!
2025-04-28
倒计时,今天开抢!“中山+”狂撒2万元红包雨!速来
2025-04-29
【五一免费玩】“中山+”联合完美金鹰广场请你玩AR游戏赢霸王餐!
原创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