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中山+ 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邹优添 2024-12-23 原创

中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落实《中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5年)》,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推动全市公共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山在广东省历年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中保持位居全省前列的水平。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通讯员供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期待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近年,中山出台和实施《中山市共享文化馆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和管理导则》等一批政策制度,不断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共享型多能复合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69家,遍布城乡、贴近群众、新颖时尚、舒适便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中山公共文化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中山日报2024年12月23日04版

百家书房百般精彩
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阅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中山市按照“宜融尽融”“能融尽融”思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群众身边建成了103家功能完善、场景丰富、形态多样、精致清雅的香山书房。中山市把地段最优越、风景最优美、人群辐射最广泛的地理位置留给了香山书房,打造出“书房+公园”“书房+居住小区”“书房+文旅场景”“书房+校园”“书房+乡村”“书房+企业”“书房+产业园”等新场景新业态,使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度、便利性和影响力大大增强。在上百家的“香山书房”中,约40%设在乡村(社区),约30%设在公园、景区、商圈、产业园区与企业,约30%设在住宅小区与校园。香山书房遍及全市各个镇街,实现了“一书房一特色”“百家书房百般精彩”的良好成效。

“香山书房之约”阅读品牌系列活动。通讯员供图

以现代园林风格打造的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具有华侨文化特色的沙涌学校(旧址)香山书房、主打田园风格的桥头稻田香山书房、展示本土非遗资源的中山市文化馆非遗主题香山书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板芙镇里溪香山书房……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香山书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成为中山文化生活的地标。

11月25日,康方湾区科技园香山书房正式启用试开放,成为康方湾区科技园及附近中山生命科学园的高素质群体人才交流往来、休闲阅读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研讨的好去处。

12月3日,中山首家以传统红木家具文化为主题的国方家居香山书房正式开放,古朴典雅的书房设计与红木家具相得益彰,成为香山书房“大家庭”中最具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阅读空间。

近年来香山书房屡获殊荣:由传统民居建筑改建的“雍陌香山书房”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板芙镇里溪香山书房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格子空间香山书房和荔景苑香山书房获评“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桥头稻田香山书房获评“202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TOP60”,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非遗主题香山书房荣获“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为众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中山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工作的清晰路径,以及不断完善的政策机制。近年来,中山先后出台包括《中山市“香山书房”建设工作方案》《香山书房服务规范》《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规范》《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规范》《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管理规范》《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智慧系统技术规范》等多项制度文件,明确建设标准、服务内容与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明确工作指引。

香山刺绣共享文化馆开展公益文化活动。通讯员供图

在香山书房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中山坚持低成本建设、低运营成本和高质量服务的原则,盘活利用一批闲置物业,有效利用多领域资源投入建设,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良好成效。数据显示,在中山建成的逾百家香山书房中,有38%由原镇街自助图书馆升级而成,59%为改造其他现有场馆升级而成,新建成的占3%;市财政投入占比约40%、镇村投入约占33%、社会力量约占27%。通过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参与”这种多元化的建设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物业设施,还减轻了财政负担,更激发了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为中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山市秉持“大文化”理念,不断探索公共阅读服务与其他业态融合方式和路径。香山书房不仅具备“藏、阅、借、还”书等阅读服务功能,还拓展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小型演出等复合功能,可根据群众需求“变身”为艺术演出、文艺展厅、阅读沙龙的平台,成为多样化文艺活动新载体。2024年1-11月,全市香山书房人流量近326万人次,外借图书约62万册次,分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9.44%、4.25%。全市活动场次约800场,活动服务人数约22.6万人次。

此外,香山书房还发挥着服务社会的“大作为”。如发动全市3.9万文旅志愿者队伍力量,建立起志愿者(义工)名单库,广泛动员有实力、有情怀的社会力量参与香山书房建设管理,逐渐成为中山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兴城的重要阵地。据统计,香山书房志愿服务月均开展活动约850场次,服务人数近2000人次,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

建设推行“邻里文化家”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需要持续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文化资源下沉到社区、乡村。在实践中,中山通过开展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项目建设,将设施、资源、服务、活动嵌入到公众身边,进一步精细化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群众邻里生活日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2019年10月,三乡镇华丰花园先行先试,建成全市首家“邻里文化家”。2020年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邻里文化家”工作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推动。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群众参与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积极性,推动“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中山还制定了《中山市“邻里文化家”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邻里文化家”评估定级量化标准》,通过评估定级的方式,对“邻里文化家”建设级别按不同额度进行资助。

据了解,“邻里文化家”服务空间主要由邻里自助图书馆、邻里文苑、邻里闲庭三个功能区组成,其中邻里自助图书馆、邻里文苑为必备项目,邻里闲庭由各住宅小区根据实际选择设立,属于特色功能项目。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适应性,中山将“邻里文化家”项目纳入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市、镇(街道)文化部门根据住宅小区住户的需求,以“菜单式”“订单式”向“邻里文化家”配送涵盖文艺演出、辅导培训、讲座、展览展示、文化鉴赏、非遗传承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在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和支持下,2020年12月30日,由板芙镇商会投资数百万建设的盈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盈悦·邻里文化家”在该镇盈悦小区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中山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邻里文化家”,也是中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功典范。

按照建设标准,“盈悦·邻里文化家”设在该小区临街商铺,共三层楼,室内面积达400平方米,包括自助图书馆、邻里文苑,另外设在楼宇架空层的“邻里闲庭”有500多平方米,设置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健身活动服务。在板芙镇多个部门支持下,这里还设置有健康咨询室、慢病管理工作室、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日间老人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以及430课堂、长者饭堂、母婴室、志愿者之家以及青年社区学院学习基地,暖蜂驿站、爱心驿站以及社区服务“一站式”平台也相继入驻,成为涵盖文化、健康、民生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创设“共享型”总分馆制
拓展文化资源配置“朋友圈”

“共享文化馆”是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共享文化馆,是指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具备面向公众服务的文化设施、空间和服务能力等相应条件,并能常态化以优惠或免费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特色化、主题化、普及化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服务的文化场馆。共享文化馆在中山市文化馆的指导和支持下,因地制宜,免费或低价优惠向公众提供主题性、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项目。

在香山粤剧文化馆,粤剧爱好者们不仅能欣赏经典剧目,还能参与互动体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中医药文化馆,可通过药材辨识、香囊制作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在沉香文化馆,可亲身体验沉香制作工艺,领略其独特的香气与历史文化底蕴;在刺绣文化馆,可体验刺绣的细腻与精巧,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2024年中山市文化馆之夜活动举行。通讯员供图

中山市共享文化馆的建设,通过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更推出了众多主题化、特色化的文化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文化馆之友项目则进一步拓展了文化馆的服务阵地,与多个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文化人才进行共建共享,形成了多个文化服务阵地。这些服务点不仅结合自身特点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或微利性文化服务,如艺术培训、展览、讲座等。

通过遴选一批优秀且具有特色的共享文化馆以及文化馆之友,成立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乡村艺术委员会,是中山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另一亮点。该委员会旨在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乡村群众提供一个创造艺术、分享艺术的平台,培养乡村艺术人才,助力“百千万工程”。乡村艺术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雕塑、舞蹈等,他们在市文化馆的指导下,根据各场馆自身特色联合举办文化馆之夜系列活动,共同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优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闻拓展
公共文化数字化让文化服务更精准更精彩

2020年“中山文旅云”平台上线,通过手机APP、PC端、微信小程序等多种终端,用户可随时随地登录平台,一键获得文旅活动、场馆预约、文旅资讯、活动直播、在线阅读等信息。2023年,中山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智游中山”上线,提供包括旅游景点、公共文化场馆、精品酒店、特色美食以及旅游线路等在内的文旅资讯;今年初,中山非遗地图正式上线,市民可以通过该地图了解和探索中山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包括传统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戏曲表演、民俗活动等;中山市博物馆利用VR全景制作,三维建模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

近年来,中山通过数字化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文化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推送,提升服务效能。同时,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拓宽服务和供给,让更多人便捷享受优质文化资源,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

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中山利用科技赋能,在香山书房、共享阅读空间、邻里文化家等公共阅读新空间配置了自助办证借还一体机、防盗门禁安全报警联动系统、刷脸开门系统终端、视频监控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无人值守、自助借还。

如香山书房建立了书房智慧管理系统,上线六大智慧功能以及44个应用模块,实现公共文化新空间一站式智慧化运作。同步上线“中山市香山书房”微信公众号,集合信息传递、图书借阅、活动报名、志愿服务、地图导览、免费WIFI等功能,打造深受读者喜爱的实用型掌上工具。通过这些智能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拉近了市民与文化资源的距离。

展望未来,中山将统筹利用已建或在建的数字化工程的数字资源和资源数据库,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不断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更加精彩。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本文作者
付陈陈
报料
中山日报、中山+记者,从事采编工作超十年,主要负责金融、沙溪镇、海关等领域的新闻采写。个人开设有“in中山”融媒工作室,主要出品探厂类视频节目。
相关推荐
最新通知!事关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截止时间
2025-01-02
深中跨市班线超值次卡、月票上线→
2025-01-02
“音”有回响!《扬帆远航大湾区——2025新年音乐会》在中山引发热烈反响
原创 2025-01-02
中山全力实施“十大攻坚行动”,更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
原创 2025-01-03
元旦至春节期间,中山超300家企业现场提供上万个岗位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