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中山各镇街因地制宜,努力打造特色乡村文旅场景,让美丽乡村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不仅有传统的农产品“土特产”,还有越来越多的“网红”景点和餐饮店,农文旅体验日益多样,乡村振兴频道今起推出“农文旅大摸底”栏目,带你“玩转”中山乡村!
第一期,就让我们在中山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平台“Hea中山”的乡村文旅运营官带领下,体验意想不到的乡野之趣。
—— 亲近自然 ——
- 第一站:桂南村乡野马术
青山连绵,翠竹绕舍,樟林葱郁,溪水潺潺。桂南村将良好的自然环境、艺术与古村落相融合,使“桂南学村”成为孩子们滋养与舒展身心的好去处。马术运动倡导阳光正能量的生活方式,培养用户气质与绅士风度,锻炼勇于挑战不畏困难的坚定意志,以及对各种变化的驾驭和掌控能力。去年2月份,进驻桂南村的跃骏云步骑仕会共饲养了20余匹马,除了为客户提供马术课程,也可向游客提供马术体验、研学等服务。
- 第二站:大尖山茶文化
大尖山茶园内有300多亩茶山、700平方的研学大厅及主题茶室,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泡茶、奉茶等一系列茶道礼仪、可以品茶养生,还可以享受有机健康的上等白茶、红茶。从采摘茶青制售茶叶,到采摘茶花制作花茶,大尖茶园的探索是五桂山本土茶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方式和方向的缩影。
—— 非遗文化 ——
- 第一站:阜沙单人农艇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阜沙单人农艇赛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水乡特色,可以说是阜沙镇农文旅的一张名片。阜沙单人农艇(俗名“蛤仔艇”) 赛诞生于清未民初,是当地百姓承习赛龙舟传统文化而沿习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通常以庆祝某一节日或盛事为主题,2012年10月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游客来到阜沙单人农艇培训基地,可以了解单人农艇的传统文化,体验市级非遗体验项目,感受滑行水面时乘风破浪的快感。
- 第二站:沙涌马家枪
“马家枪”一名首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是传统枪法体系中重要流派之一。据传,沙涌马家枪由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创,为马氏后裔代代相传,并广泛流传于岭南及巴蜀一带,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南区街道沙涌村始终活跃着一批“马家军”。以棍法为皮肉,以枪法为神骨,身如轻风随云,手似青蛇渡水,这是马家枪招式的特点。2018年,沙涌马家枪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如今,游客不仅能进村一睹马家枪风采,还能亲自学习枪法,体验传统武术的魅力。
—— 农事采摘 ——
- 第一站:塘敢萝卜
塘敢萝卜是三乡塘敢村的本地特产,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土质松软,富含特有养分,加上山泉水浇灌,让萝卜长相靓,吃起来清甜无渣,没有一般萝卜的刺激涩味。三乡镇塘敢村的仙萝田园生态资源丰富,以“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塘敢段为依托,建设成的仙萝田园分亲子游乐段、仙萝田园段、野趣采摘段。沿途的木栈道可供观光游览,展现田园科教、塘敢特色田园风光。
—— 美食制作 ——
- 第一站:里溪传统糕点
郭金红是土生土长的里溪人,在她家的大门口,有一个醒目的牌子——红姐糕点。芦兜粽,栾樨饼、钵仔糕、马蹄糕、千层糕等各种糕点都是郭金红的拿手美食。里溪村红姐传统美食作坊还是“妇女微家”,经常开展传统美食制作的培训活动,树立“富美家庭”妇女创业典型。一起来红姐家里体验中山传统小吃制作吧!
- 第二站:隆都特色栾樨饼
栾(luán)樨(xī)饼是中山隆都地区特色美食,也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俗称“佛诞”)的传统美食。栾樨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植物叶子,在珠三角地区颇为常见,中山人就地取材,运用栾樨搭配其他材料,制作成了家喻户晓的栾樨饼。栾樨饼在制作过程上虽不会太过复杂,但也十分讲究功夫,经过用心制作的栾樨饼仿佛带着魔力,让人一块接一块,吃得停不下来。
—— 精美手工 ——
- 第一站:白石村石岐鸽手作
石岐鸽是是中山市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它风味浓厚、肉嫩多汁,是一张名气大、品质优的城市名片。中山食出农场通过多场景展现石岐鸽历史,科普石岐鸽知识,让游客了解石岐鸽美食,沉浸式地体验石岐鸽文化、成长过程、养殖环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石岐鸽相关知识,还能以石岐鸽为主角创作手工带回家。
- 第二站:龙石乡土植物染
五桂山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姜黄、艾草、薯莨、甜菜根等都是植物染的好原料。植物手染除了具备植物天然的色泽之外,还蕴涵着植物沉静、柔和、安定的气质,也是其独特魅力,操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会获得创造的满足和喜悦的感受。从田间地头的采摘、植物的清洗,到染料的熬煮……这看似简单的程序,需要人们用心去体验。
进入“Hea中山”平台了解乡村农文旅活动详情
想了解更多,欢迎加入“Hea友群”!
编辑 孙嘉琳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徐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