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市指挥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主题教育同推动“三农”工作紧密结合,结对帮扶潮州市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取得丰富的经验成效。近期,本报采访组走进了潮州市,深入帮扶镇村一线采访。即日起,本报推出“共话中潮两地情”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今,在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贾里村,竹博园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们便会来此感受小小竹子打造出的特色民宿、网红景观,体验文创,品尝小吃。
“我们的竹建筑,已经走出了潮州,走出了广东,用在了全国多个乡村振兴项目中。”该园经营者、广东建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奕辉自豪地说道,“这可多亏了中山市结对帮扶的工作队,他们帮助我们规范发展,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为我们打开了闯荡全国市场的大门。”
在走访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情况过程中,记者留意到,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工作队并不只授予“鱼”,更向产业授予“渔”,瞄准当地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帮助产业打通发展瓶颈,实现壮链、强链发展。
竹材料首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小竹子打开大市场
坐落在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贾里村的竹博园,处处用竹子造景。柔韧的竹子被制作成了门楼、亭台楼阁、拱桥、别墅、会议厅,还被制成了竹画、竹灯和小摆件等各类产品。
在离该园不远的程畔村四小园,是中山驻镇工作队和广东建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竹文化“四小园”。连着生态产业园和“四小园”的,还有双方正在共同打造中的“竹文化特色公园”。从单个点到逐渐连片打造,竹子成为了乡村里的独特风景线,渐渐形成文旅项目。
近年,广东省正加快推进广东竹产业创新发展,广东建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便抓住了机遇。谢奕辉向我们展示了该公司取得的专利和检测报告。原来,他们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将原本易腐易蛀的竹子,开发成为了防腐防蛀的竹类新材料。但是,刚开始,企业生产出来的竹建筑,市场推广是困难的。由于以往工程项目中并没有使用竹子建筑的先例,企业本身也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竹子建筑难以打开工程市场。用谢奕辉的话说,企业只能通过“擦边球”,搭载在其他的公司的项目中,作为小部分的配套入场,但主动权始终不在自己手里,无法施展开拳脚。
“是中山驻镇帮扶工作队,帮我们解决了市场的大难题。”谢奕辉指着中山市东区组团驻沙溪镇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彬向记者说道。从介绍中,我们得知,广东建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第一个政府工程采购项目,便是村里的“四小园”项目。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进入采购目录的条件要求,规范和完善了自身的所有资质,达到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条件。经过申请,竹子制品终于纳入了政府采购目录,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成为能够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之一。随后,队长王彬又通过驻市指挥部为其牵线搭桥,沙溪镇的竹子建筑,在潮州市内多个乡村振兴景点落地。
2023年,竹博园获评潮安区乡村振兴“十大网红打卡点”,周末和节假日吸引了周边游人流。广东建中新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做强自身竹子产业同时,也带动了村里农文旅的发展和村民的创业就业;竹博园等土地流转也为村里带来了集体收入。
2022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竹子建筑以其易搭建、造型独特,得以在乡村文农旅中得到运用。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振兴项目方来到沙溪参观、洽谈合作。“我们的项目已经在省内多个地方落地了,除了潮州市,还有揭阳、清远、广州、韶关等;近期河南省某全国示范乡村也派人来考察,有意向引进我们的竹建筑。”谢奕辉满意地说道。
助推海山小蚝苗销往全国各地
在饶平海山镇,海洋种业“培苗”正向2.0版本跃升。这里是传统的“蓝色粮仓”,种苗产业发展超过30年历史。路边有不少苗场的指示牌,而“博海苗场”出现了两次。“你刚经过的第一个苗场,是我们的老场;现在这里是我们扩建的新场。”年轻的苗场负责人沈丹鹏告诉记者。
该新苗场今年初启用,有100多个池子,养殖蚝苗。左边的苗池已经开始“出苗”,只见拉起来的一串蚝壳,每个蚝壳都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淡黄色,每个点便是一个蚝苗。“一片壳(蚝苗)放到海里,可以长出一朵(十来个)生蚝,约0.5公斤。这里一个池子就可以培育20多万片的苗。”沈丹鹏向记者介绍道。
新的场子完全是现代化设施,暖水调温设施让苗场得以一年四季生产,实验室里培育了几十种藻类,绿藻繁殖池调配好了浓度。“蚝苗长得好不好,喂养的绿藻浓度很重要。中山市南头镇组团驻海山镇帮扶工作队引荐的汕头大学科技特派员老师,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沈丹鹏说道。
目前,饶平海水育苗企业主要培育虾苗、鲍苗、蚝苗。据统计,2022年海水育苗产值约5亿元。其中,虾苗产值约2.37亿元,鲍苗产值约1.61亿元,蚝苗产值约1.02亿元。海山的蚝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如博海苗场的种苗销往全国各地,有的客户还将其种苗出口至海外。
“海山的种业,近3年来变化非常大。”中山市南头镇组团驻海山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欧阳兆昌告诉记者。如何用好海山镇特色资源禀赋,让这里的种业格局“强”起来?工作队从规范企业发展、引育培育龙头入手。“过去一些企业不重视自身的规范化,发展安于现状。我们通过引导,敦促他们补齐手续,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从此这些企业也敢于放开手脚、增资扩产、扩大种苗发展。”
引龙头、注科技、树品牌、助融资,一系列举措已在落地。海大集团正计划在海山建设广东海兴农集团海山优质种苗培育基地;水产培苗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也在建设中;汕头大学特技特派员深入水产培苗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夯实品牌培育的基础;“金融活水”已累计发放2300余万元。
从博海苗场走出来,记者留意到,规划建设中的海山镇种苗“硅谷”产业区,不少新厂房正在兴建。
高堂狮头鹅吃上“科技饭”
位于饶平县南部的高堂镇,有两个特色产业——高堂菜脯和狮头鹅产业。前者,在潮汕地区声名在外;后者饲养历史悠久,但在饶平还不是最出名的养殖地。而近年,高堂镇将后者做强,不仅有潮汕地区最大的鹅苗养殖场,养殖的狮头鹅还捧得了饶平县赛鹅会的“最大、最快”项目的“鹅王”头衔。
“我们一来,就对高堂狮头鹅进行调研。”中山市南区街道驻饶平县高堂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郭文舟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工作队发现,高堂的狮头鹅养殖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同时存在宣传不够、销售市场过窄、现代化农业程度不高的问题。镇内最大的鹅苗养殖场是吴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占地400亩,侧重养殖鹅苗。这里仅鹅苗孵化车间引进了自动化设备,养殖技术也不足。为此,工作队请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到现场“把脉”,省重点水禽实验室专家付晶作为科技特派员,将狮头鹅科学养殖技术引入高堂,帮助农户养殖走上高效、环保、健康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片面水的鹅舍,传来此起彼伏的鹅叫声。水面上,成千上万的鹅一边游动一边整理羽毛。这里便是吴园种养专业合作社。“我们2020年承包了这里,扩大了种鹅的养殖规模。以前只养几百只,现在这里的母鹅就有4万只。”晒得黝黑的负责人吴再存笑着说。最近园里每天早晚天气凉爽时,可出苗三四千只;每年这里可出鹅苗70万只。“付教授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养鹅。我给你举个例子,过去鹅一生病,我们自己用药,结果发现效果越来越不好;他指导我们用中草药配方,果然见效。他还指导我们给母鹅打疫苗。鹅健康了,产蛋率提高了,蛋的质量也提高了!”吴再存说,如今鹅蛋孵化率达到八成,比过去提高了两成;同时鹅苗质量获保证,售价也提高了。
在离园区不远处,高堂狮头鹅孵化养殖基地正在规划中,这是为鹅苗产业链补链的其中一环。郭文舟表示,指挥部和工作队将投入帮镇扶村资金参与建设,建成后周边种鹅养殖户可就近用上孵化场专业设备,全面提高本地鹅苗孵化率。工作队将继续帮助高堂镇深耕鹅苗全产业链,科学养殖,让高堂狮头鹅打响名堂!
【统筹策划】吴森林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