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中心小学:“1+3”模式高质量落实课后服务课程评价改革

中山+ 记者 闫莹莹 2023-05-24

为响应党和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召,石岐中心小学探索了课后服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学校分别从课后服务课程的服务目标、课程资源、过程管理及实施效果四大方面开展了从“落实好”到“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课程评价改革工作。并提出了“1+3”的课后服务模式。“1+3”是以指课后服务的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管理为核心,以解决课后服务的主要困境,满足学生、家长和老师需求的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模式。

 

评价改革加入新标准,课后服务做到全学员覆盖

石岐中心小学坚持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坚持党的领导,着力落实“双减”政策。因此,课后服务目标评价加入了3个评价指标:一是学校党组织参与课后服务课程决策和监督;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书面作业(基础托管课程目标);三是开展素质拓展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素质拓展课程目标)。党组织月月召开务虚会,周周实地督导调研,确保课后服务课程质量落到实处,截止2023年2月,学校开设的基础托管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覆盖面达到100%,其中素质拓展课程96个,参与学生达1724人次。  


▲课后基础托管课堂

为了在课后服务课程中发挥育人作用,学校提出了“以评促设、打造精品课程”的理念,通过评价来促进课后服务课程的开设,将课程资源评价与“五育并举”相结合。学校在课程资源的评价上设置了2个评价指标:一是社团的开设和活动内容贯彻“五育并举”方针;二是打造精品课后服务课程,形成校本课程体系。学校的素质拓展社团围绕“五育”开设,校内教师共开设了50多个社团,参与学生达903人次。各社团蓬勃开展,诗歌、编程、健美操、合唱、书法等社团在省、市比赛中均取得优秀的成绩。     

▲课后素质课程——足球      

有效的家校沟通不但能让家长了解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还能提高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在课后服务课程过程管理评价中加入3个指标的评价:一是家长有意见反馈的渠道;二是吸纳家长的优质建议;三是在多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课后服务课程。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课后服务信息,学校借助钉钉、公众号等媒介进行宣传,家长可通过家委会、电话、邮箱等路径对课后服务进行咨询、建议。当前家长反馈回复率达100%,对于优质建议如增设社团等,学校也予了以采纳,新增社团29个。     

▲课后素质课程——二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课后服务课程的主要对象,课后服务课程评价应围绕学生的需求而展开。课后服务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中加入1个指标的评价:学生能对课后服务的各项内容进行满意度评价,学校根据学生的满意度对课后服务进行调整、优化。学校采用分层抽样访谈的形式调查,当前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超过九成。同时,学校将课后服务课程与“五育”活动相融合,学生参与情况纳入综合评价,并记录成长档案袋,每学期设立自主之星、学习之星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以社团为依托,高质量开展“五育”教育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不但是解决学生和家长压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五育”并举,践行石岐中心小学“以人为本,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学理念的重要平台。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丰富课程资源,学校充分挖掘、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使之与课后服务内容相结合,从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课程,并在社团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浸染红棉社团之“德”。在社团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心理健康等课程内容,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大课堂。现有社团如下:文学社(童诗班)、国旗班、红棉德法社团、悦读会。

发挥红棉社团之“智”。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科学探究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有社团如下:电脑机器人、红棉影视、信息学、电子报、创客、人工智能可视化编程、创意编程(专项)、3D创意设计。

奋进红棉社团之“体”。以提升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专业化发展主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乒乓球、足球、健美操体育特色学校。现有社团如下: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篮球队、航模、足球、武术、游泳、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

▲课后素质课程——国际象棋

展现红棉社团之“美”。以艺术技能推动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现有社团如下:(色彩之美)童心童画、写生艺术、创意水彩、水彩创想、色彩交响、纸上世界、书法社团。(视听之美)合唱队、独唱与小组唱、古筝、管乐团、小提琴、民乐团、钢琴、音乐素养与创作社团、戏曲舞蹈、粤剧、街舞、笛子。

▲课后素质课程——创意水彩

实践红棉社团之“劳”。通过参与学校的新闻采访、广播主持等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实践所学知识,形成为学校、甚至社会服务的劳动意识。现有社团:红棉广播站、红棉小主持、红棉小记者。

▲课后素质课程——红棉小主持

社团活动是学校的传统的活动课程,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学校不但增加了社团类别,还扩充了社团名额。如王文儒校长在百忙之中带头创办了“悦读社”,带领了更多老师开设新的社团。又如信息科组的王盛老师,他是学校信息网络管理的主负责人,在科组有两个老师请产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开信息学社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如音乐科组的张光伟老师,他虽然去了外地支教,但仍然心系竹笛社的学生们,积极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外聘教师等等。


编辑 谭燮敏  二审 刘嘉濠   三审 陈浩勤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相关推荐
连续7次,中山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2025-05-23
“墨韵中山”毛笔、粉笔组现场比赛拟获奖名单正在公示,速来查看
2025-05-22
本周六举行,2025年中考招生咨询会入场指南来了
2025-05-23
@同学们,六一有奖征文来了!一起分享“童言童语童心愿“!
2025-05-23
今晚,中山多个地标建筑为“垃圾分类”亮灯!
原创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