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榜样(126)程如雷:为高原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护理队伍

中山日报 记者 闫莹莹 2023-03-16 原创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到岗第2天,他还没来得及克服高原反应,就跟着“120”疾驰300公里紧急出诊,争分夺秒抢救遭遇车祸的危重病人;到岗1个月,他在全院范围内推行护士专业分科,结束了过去“大锅饭”式的护理轮转,让高效专业的现代护理制度在高原扎根;到岗4个月,他助力建成林芝市首个县域ICU,并培训重症医学专业护士,为高原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护理队伍;援藏结束后,听闻当地抗“疫”医护人员紧缺,他二话不说再度进藏,成为当地的感控专员,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穿梭于藏区开展核酸采集任务,还曾因缺氧而晕倒在执行任务途中……

他是程如雷,是中山医疗援藏队伍中的一名急诊科主管护士长。2020年7月,程如雷第一次进藏,“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从此他与雪域高原有了割舍不断的情谊。


程如雷。 记者 闫莹莹 摄

中山医生建成了林芝市首个县域ICU

程如雷是第六批援藏医疗队员。“我们是带着任务出发的,要在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建立第一个重症监护室。”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程如雷出发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工布江达县地广人稀,群众就医路程遥远。从县城医院到最近的林芝市人民医院最少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若是再偏远些的乡镇,到市里则要耗费3个小时以上路程。

2019年下半年,先行进藏的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喜炎筹划在工布江达县建设重症医学科,并请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黄书哲、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士长程如雷两位中山市第六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员,对工布江达县医护人员开展“传帮带”教学,并且建章立制,为筹建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作准备。

从零开始筹建高标准、高规格的ICU,三位医护工作者发挥毕生所学,既当工程师,又当小文员,大到采购有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小到制定15项ICU基本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都一手包办。

2020年12月15日,西藏自治区首个县级ICU在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标志着当地急危重症疾病抢救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更为当地的危重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高原打造一支专业的护理队伍

2019年开始,中山援藏工作组通过医疗人才“传帮带”“组团式帮扶”、组建重点专科、深化医疗改革等多种方式,推动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医疗水平的提升。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他们创下了数个“第一”:建立了林芝市第一个县级医院消化内科,实现了农牧民胃肠镜诊疗“不出县”的目标;建立了林芝市首个县域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助推林芝市首个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县医疗资源“人—财—物”的统筹与调度

所谓“组团式”帮扶,简单理解就是“管理+技术”的双输出。派专家在技术上提供帮扶,在医院管理上提供帮助,把更多先进的现代化医院管理经验带到基层。

程如雷刚到工布江达县时,医院的22名护士还在实行全科轮值,没有专科护士。ICU建立以前,医院的危重病人直接转到上一级医院,因此护士没有任何危重病人的护理经验,于是他便从“零”开始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现代护理制度,并手把手传授无呼吸、颅内出血等基础护理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建立专科护士制度,培养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并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程如雷为高原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护理队伍。

两次援藏,让程如雷与那片高原有了割舍不掉的情谊。“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程如雷说,在高原“留下些东西,做些事情”,是践行对祖国的承诺,是履行使命,也是中山援藏干部和医务人员奔赴高原的初心。


编辑 陈彦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相关推荐
正式揭幕!中山将在火炬高新区规划20平方公里打造“湾区光谷”
2024-03-28
总投资15亿元!“独角兽”企业落户中山国家健康基地
2024-03-28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2024-03-27
中山这个沉寂10年的烂尾楼是如何被盘活的?
原创 2024-03-27
深圳至中山4小时送达!首条“空中物流深中通道”开通运营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