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陶土
造型、雕刻、上釉
历经1300℃的烧制
不打开炉子
都不知道它最后的色彩
他说,这就像教育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可能
美育,是滋养和浸润
是打开美好世界的窗口
扎根乡村美术教育16年
孩子们的一笔一画
就是他最鲜活的作品
他说
美术课就像是一片绿叶
但也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他想用自己的专业
让孩子的生命更丰盈一些
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生活的美与真
2006年,李敬祥毕业后就到了东凤镇第二中学担任美术老师,转眼就在学校工作了16年。一个扎根乡村学校的老师,担任“不算重要”的美术教学,很多年,他都独自承担了整个东凤二中的美术教学。他说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绿叶”的工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回忆16年的教学,李敬祥用“平淡”来形容,然而,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些东西。
在他的工作室里,一本本孩子的作品被他收藏得井井有条。它们既是自己16年作为美术老师的成就,也见证着无数孩子岁月。“美育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是伴随一辈子的。我想让孩子的生命,丰盈一些。”
扎根乡村,美术老师走出独特的美育道路
李敬祥老师的专业是国画,他在学校创立了一个国画社团“水墨家族”。据说在东凤中学,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拿起笔墨,熟悉地画出荷花。
最近几年,他开始将他儿时的兴趣,变成了课堂的实践。从2018年起,他开始在学校推广陶印,一年后,东凤二中成为全省的陶印教育学习基地。成功拿到了项目经费的李敬祥购买了一个电窑,带领学校孩子进行陶印的学习。用陶土篆刻,除了陶土能把造型、雕塑的概念融入其中,还因为陶土的成本比石头纂刻要低很多,更容易推广。
“我并不一定希望孩子走美术的道路,但我希望他们永远记得自己在初中阶段学过的美术课。”李敬祥说,美育的效果不是立杆见影的,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在简陋的乡村学校,在孩子学业日渐繁重的初中阶段,普及美术教育的路很难,他坚持了下来,并用美术让这所乡村学校呈现出不一样的气息。
2015年开始,东凤二中就开始美术特色教育之路的探索,李敬祥在学校推广过水墨画特色,扎染特色,小版画特色等教学模式,都取得非常好的成效。2016年,学校被评为中山市艺术(水墨画)特色学校。
我让用自己的专业,让孩子的生命更加丰富一点
“我希望这一代孩子,起码有一样东西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命更丰富一点。”李敬祥透露,他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每个人拿起笔墨就能画。而能画的载体,他选择了荷花。
李敬祥透露,2018年前,学校只有他一个美术老师,他除了常规的负责20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外,他还组建了一些美术社团。美术社团的作用不仅仅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传授给学生,美术社团的学生,更多承担了师傅带徒弟,徒弟在班上教学的作用。
此外,每年学校都会有一些实习生,李敬祥也会利用实习生的能力,为学校美育教育增加一两个小特色,如扎染、版画等,就是利用实习生的力量开展的特色教学。
李敬祥说,他力所能及地将自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从水墨画到现在的陶印特学教学,他也一直在传承中创新,今年开始,他将传统文化与陶印相结合,如今正通过陶印纂刻,制作“唐诗三百首”、“三十六计”等作品。
美术是绿叶,也可能改变孩子人生轨迹
2018年,学校同事找到李敬祥,希望他带一个学生学习纂刻。同事透露,孩子性格内向,无心向学。于是,李敬祥带着他,一开始让他打磨石头,将原石打造成形状方正、外表光亮而且实用的篆刻用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慢慢从打磨石头中,感受到了石头从丑到光彩夺目的蜕变过程。每个课间他总是跑到李敬祥老师的工作室,开始磨石头,然后跑着回去上课。这是他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随后,李敬祥将他的篆刻作品制作成印屏作品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的比赛,一举荣获该比赛书法篆刻类初中组一等奖。这是孩子第一次站在最高的领奖台。后来他的篆刻作品又参加多项比赛均获得一等奖。从此孩子变得非常自信,话也多了,同学们对他开始刮目相看。
这样的美育个案在学校还有很多,一批批同学是从学校美育中获得成功动力,从而找到信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比如,在2016年1月,学生吴淑芳获广东省生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银奖;2020年12月,学生刘沅获国家生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金奖。
“每一届从学校毕业的孩子,我都会留一些他们的作品,就放在这里。”在东凤二中任教十多年,李敬祥老师能摸得到的最鲜活的记忆,就是孩子一笔一画完成的画作。
【策划/统筹】 陈浩勤 黄汉英
【采写】 黄汉英 实习生 林婧如 原泳乐
【编导】 谢琼 黄汉英
【摄像、摄影】黄艺杰
【设计】蔡文强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谢琼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