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既是有利的政策窗口期,抓落实的关键期,更是服务市场的关键期,我们全年将实现贷款投放500亿元,对合理融资需求,应贷尽贷、快贷早贷。”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行长张月明表示,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工商银行中山分行按照市委市政府、监管机构的要求,以“融资支持再加力、让利力度再加大、服务提升再加劲”的思路,围绕“强金融供给、促稳定发展、优流通循环、缓临时困难、增资源投入”五个方面创新赋能和优质服务,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供给,促进资源精准直达,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大行责任。
01 | 加大信贷投放 稳经济增长
记者:国务院召开了稳住经济大盘会议,中山市也印发了《中山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中山工行是如何发挥稳经济促增长的国有大行力量呢?
张月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行长):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一直牢牢把握金融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力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监管部门工作部署,做服务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的表率。
一是坚持信贷先行,靠前发力扩大信贷总量供给,全年实现贷款投放500亿元。
对合理融资需求,应贷尽贷、快贷早贷。对制造业、科创、绿色、基础设施、能源保供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民营小微、外贸外资等重点客群,全力予以支持。
二是完善配套服务,促进各类主体稳定发展。
推动中山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完善中型企业服务机制,优化小微企业服务触达,提升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占比,确保全年普惠贷款投放超百亿、余额超百亿。
▲2022年6月8日,广东工行召开稳住经济大盘工作部署推动会,正式发布稳经济“助粤20条”。
三是强链稳链延链,确保企业产销稳定通畅。
助力稳定外贸生产,联动工行境外机构为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推动数字供应链融资规模化发展,依托资金结算建立银企“共生链”,协助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深化金融与政务、产业、消费(GBC)联动,帮助企业拓展服务链、价值链。
四是解决后顾之忧,加大疫情受困客户的纾困力度。
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还款困难、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通过展期、续贷、再融资、调整计息周期等方式做好融资接续安排,缓解中小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做到对延本延息贷款,应延尽延;对符合条件的续贷,能续尽续。
五是加大资源投入,持续让利实体经济。
深入落实好贷款利率稳中有降部署,通过完善综合融资服务方案等创新办法,全力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结合中山市各镇区消费券派发活动,向工行信用卡客群推送消费节场景叠加消费券,补充工银信用卡权益,全年将投入300万元资金开展“工银爱购”信用卡惠民促销活动,在商超、餐饮、文化娱乐等领域对工银信用卡持卡人进行消费优惠补贴;持续开展优惠消费贷款利率,加大信用卡分期业务对汽车、家电下乡的支持力度,融e借、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产品执行优惠利率低至3.7%。
02 | 纾困实体经济“有力度”
记者: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稳经济大盘主要是稳实体经济、稳制造业生产。在金融稳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工行有哪些举措?
张月明:工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将制造业与民营企业贷款作为重点考核服务指标,对制造业、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企业贷款增量、增速、占比和客户数进行重点考核,引导辖内机构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水平。同时积极用好科技再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工具,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融资金额、降低融资成本。
截至5月末,工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资金达219亿元,较年初净增32亿元;为民营经济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资金256亿元,较年初净增13亿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资金18亿元,较年初净增15亿元。
下一步,工行将进一步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全力满足中山地区国企、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类主体融资需求,精准对接中山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突出做好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数字化智能力转型、高新技术及科创企业快速成长、工改工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构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全年实现制造业贷款投放超100亿元。
03 | 支持重点领域“有精度”
记者:中山正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大力开展工改,工行采取了哪些措施助力中山工改和大湾区建设热潮?
陈伟杰(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副行长):为积极贯彻市委工改部署,工行派专人驻点中山工改指挥办,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理顺内部政策与流程环节,提升工改金融服务水平。目前,可提供项目改造前、中、后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在前期,工行可提供土地合并归宗、土地平整资金支持,中期可提供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后期可提供项目租售客户综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审批工改项目六笔,审批金额合计9.25亿元。
此外,随着中山市融入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入关键期,近年来工行重点加强对中山市PPP项目、特许经营类项目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信贷支持。通过建立中山市财政、发改、招商等政府部门的常态化联动沟通机制,加强重点项目信息源获取,工行将金融服务环节前移,主动对接项目集团公司,提供项目规划落地前的政策咨询服务、协助项目公司办理落户手续,提供含项目建设资金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
截至5月末,工行为中山区域内的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部外环、东部外环、广中江高速5条高速公路,中冶翠城道、湘建环岛路、坦洲快线、石岐总部经济区等6个PPP项目累计审批147亿元的授信额度,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04 | 全力帮扶小微“有速度”
记者: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许多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运营困难,中山工行在加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呢?
张月明:在为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方面,工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为受影响较大重点行业纾困,体现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一是一户一策做好存量客户转贷及延期还本付息,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疫情发生至今,累计为超300户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款、展期或无还本续贷,涉及贷款金额超45亿元,向约1100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合计超过150亿元,为企业降低综合成本约1300万元,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工行工作人员服务客户。
二是积极主动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费让利等服务举措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
今年1-4月,工行公司贷款平均利率水平较2021年下降了0.3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累计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手续费、敞口费等中间业务收费减免超14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接下来,中山工行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防控疫情的关系,继续通过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增强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积极落实减费让利和做好小微客户疫情期间贷款接续等,多项并举,帮助解决因疫情暂时受困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支持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05 | 服务三农“有温度”
记者:“十四五”时期,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中山工行又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呢?
李令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副行长):工行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补、城乡融合”的总体思路,突出“融资先行、账户跟进、个人服务线上化”的策略,以实际行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增强金融综合供给,打造乡村服务触达新体系。
我们不断加强乡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工行现有营业网点81个,其中镇区营业网点57个,在20个镇区设立127个自助银行点,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通过加大网点装修改造和投入,提升网点整体服务环境。近4年来累计网点装修54家,其中镇区网点装修了37家,新装修占比65%,通过网点装修改造完善网点功能分区,提升了网点服务环境,在网点内还设置“工行驿站”、军人优先服务、爱心专座、爱心专窗、老花镜、手机充电站等便民服务设施。
▲2022年6月24日,中山工行首家“工银兴农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黄圃吴栏村委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正式挂牌。
二是发挥科技优势,赋能乡村治理,助力数字乡村。
一方面,积极联合当地政府机构对市内示范镇区、街道、商圈推动移动支付改造,促进城乡金融现代化,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开展至今工行已改造市内多个核心商场、连锁药店、连锁便利店、超市、以及医院、公交IC卡支付、餐饮行业等。工行牵头共建的古镇移动支付示范镇成为了省级移动支付先进示范区。
另一方面,通过“企慧宝”“银校通”“党费云”等系列产品,切入“智慧校园”场景建设,已经在南头、三乡、大涌等镇取得突破,对乡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22年6月24日,黄圃镇吴栏村党委、工行黄圃支行党总支签约共建。
三是发挥产品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振兴创新融资产品。
我们针对“一镇一品”乡村特色产业,如横栏花木种植、东升养殖、黄圃腊味加工等行业客户,通过产品创新因地制宜开发设计农户、农企贷款等融资产品,创新推出“花木贷”“腊味贷”“渔业贷”等业务产品,额度最高10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可信用方式办理,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银保合作新模式。
工行与太平洋财险中山中心支公司合作构建“助农惠企,金融联盟”,发挥金融合力共同服务农企农户。
》》》当好“金融尖兵”系列报道
◆当好“金融尖兵”① 引流金融水,浇灌实体花! 中山银保监分局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当好“金融尖兵”②架起金融桥,服务粤港澳!中山加速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当好“金融尖兵”③广发银行中山分行:扎实做好双统筹,打出帮扶“组合拳”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策划统筹:陈浩勤
◆文:记者 张鹏 夏亮红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唐益
◆二审:孙俊军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