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中山广播电视台演播厅的控制室内,一个清瘦秀气的身影正忙碌着,她不时低头翻阅稿件,不时抬头看看监视器,小至字幕的一个空格键,大至整个画面,都要仔细审阅,她便是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责任编辑、主播肖湘湘。2009年,肖湘湘加入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成为一名民生记者,从此便开启了长达10年的民生记者生涯,多件作品获得省市新闻奖。
“有人说当民生记者很苦很累,但我很享受这份工作,每当看到街坊们的生活因新闻报道而有所改善时,那种成就感足以盖过所有的辛苦。”2017年,肖湘湘从记者转岗为栏目主播、责任编辑,但为百姓发声的初心却从未改变,未来的工作中,她坦言将会继续用一支笔、一个话筒、一组镜头诉说百态人间。
争分夺秒只为传递一手资讯
每天早上刚睁眼,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手机,看看有什么新闻发生,然后迅速开始挑选题材、核实信息来源、分配任务、包装排版……一直忙到夜里12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是疫情期间,肖湘湘每天的工作日常。“那段时间真的是‘机不离手’,连洗澡都要带上手机,生怕错过一条重要信息,或者一个重要电话。”肖湘湘笑着说。
疫情期间,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暴增,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和《中山新闻》2个微信公众号也由原本的一天4次推送增加到一天14次推送,这意味着工作人员每天要制作70条推文。“一条阅读时长一两分钟的推文,如何增强可读性、趣味性,以至吸引眼球,就需要从选题、制作到发布的全过程精益求精,有时一条点击率高的推文可能要花上个把小时。”几乎整个疫情防控期间都是这样的紧绷状态。在肖湘湘和团队的努力下,今年1月到7月,两个公众号的阅读量都居于全市新闻类公众号的前列,其中有约80篇推文达到10万+。
说到工作上的辛苦,肖湘湘总是一笑带过,唯独提到家人时,她的眼圈微微泛红。女儿今年8岁,疫情期间她把女儿交由家人照顾,自己全身心奉献给工作,有时候一天都不能和女儿说上一句话。常常是出门的时候女儿还没醒,回到家时女儿又已经睡了,忙起来连打通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采访过程中,肖湘湘最常说的一句话。“记者肩负着社会责任,我们更要对群众负责。”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
“别看她身板这么纤瘦,跑起新闻来可拼了!”与肖湘湘共事多年的刘峥说,肖湘湘已经在民生新闻领域一线工作了十年,但工作状态还和刚入职一样,冲劲十足。2007年,肖湘湘从肇庆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黄圃电视台工作,2009年通过“寻找新主播”的舞台成为《城市零距离》大家庭的一员。
图/受访者提供
遇到突发题材,她总是不计较付出,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好。“不到现场,就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一次,南朗镇半夜发生车祸,得知消息后,她凌晨十二点从城区出发,当赶到事发地点时,车祸现场已经清理完毕了。像这种跑空的情况,十年间已经发生了无数次了,但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只要有一丝可能,她都会坚持到现场了解情况,不令自己留下遗憾。
2018年,一次台风来袭,中山一所学校被淹,到达现场后,发现水深及膝,采访车无法进入,在不熟悉水下状况的情况下,肖湘湘二话不说,脱下鞋子、拿起设备就涉水往学校里走。“当时没想这么多,如果连我们记者都不愿进去,全校师生的安全谁来保证。”
奔走在各个新闻现场的十年里,她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肖湘湘坦言,采访途中,也曾面临过许多令她后怕的瞬间,比如采访对象的不理解与谩骂指责、找上门来的投诉对象,甚至是物管公司武力威胁,但这些都没有减退她对记者工作的热爱。
历经三次转岗,如今更多的时间在从事新媒体的编审工作,从一线转入幕后,她更是不敢懈怠,每周制定学习计划,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只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柔”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肖湘湘用笔底波澜与心中热爱,传递着一个个寻常百姓的心声。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生 陆倩柔 记者 徐世球
◆图+3/记者 黎旭升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最新评论
又是一个美女记者
才女
不错,很敬业的女孩
真的是无冕之王的记者啊,老百姓最需要这样敢说话、说真话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