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高‖听雨(散文)

中山日报 2020-05-19 推荐

听雨  

秋天的夜晚,本来是很寂静的,窗外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先前躺在床头看书的我,情不自禁地放下书,侧耳静静地听雨了。

耳在听如优美夜曲的雨声,而心却在到处走动。脑际里便闪现出一幕幕久已飘逝的镜头:那是多年以前,在澧水河畔绿茵茵的河州上,一个儿童正牧着一头弯角大牯牛,牛儿时而低头啃着嫩草时而抬头望着远处的同类哞哞地叫,一只短笛轻轻地吹,悠扬而清脆的笛声掠过柳林,穿过桃园,在黛色的河面上回荡。四月的桃花已盛开了,一派红艳,映到水中,使澧水也变红了。突然天边滚来几声春雷,一阵细雨飘落下来,湿了芳草,润了柳林,河州上更绿得可人。牧童的衣服渐湿,笛声也湿,但他却乐呵呵的,顽皮地跨上牛背,不紧不慢地向树木掩映的村中走去……

窗外的雨仍然在滴答,一个场景便自然而然地浮现眼前:一个少年与一群社员正在插秧。忽然,一阵急雨倾盆而下,打在人们的雨衣上、斗笠上,发出劈劈啪啪的奇响,弯下腰去插秧,冲刷而下的雨水却顺着脖子灌到你的内衣去了,一直打湿你的脊背。雨越下越大,耳边除了雨声还是雨声。人们只得说提前收工去吃午饭,其实是去避避这滂沱大雨。回家途中,路过莲塘,雨打荷叶发出的声响,竟如喜庆时燃放的爆竹一样。后来我才知道有一首曲子叫《雨打芭蕉》,很有诗意。我也曾萌生过写一首《雨打莲荷》,描述一下那壮观的景致,可惜我不懂作曲……

思绪闪回眼前,窗外的雨仍在哗哗的下。起风了,梧桐树的叶子在街灯下显得苍翠欲滴,灯光照在上面,也是湿漉漉的。多年前的一场大雨又在心头下起:那夜正在灯下复习,准备参加恢复不久的高考,心绪纷繁却显得充实,虽在雨夜而眼前仿佛有一片亮丽的阳光。突然,有人急骤的叩门,原来是同村的小伙子邀我去防汛。我忙披上雨衣,带上手电,上得堤来,一河滚滚而来的洪水呼啸冲向下游,一个霹雳,借着闪电,我看见水面上漂浮着木板、稻草之类,显然,上游有人遭灾了。在急雨中,我们沿着河堤巡查,像细心检查病人的医生,哪怕大堤上的一道细缝,也可能会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如今,我早已住进城里的高楼,早已无处可听雨了。好在近来在窗台上装了雨棚,才会有今夜的雨声可听、可品。时间推移了,空间转换了,我也由牧童、青年而人过中年,然而雨声仍是当年的雨声,所不同者,只是不同年龄阶段听雨的心情不同而已。

儿时听雨,实是好玩,觉得那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十分有趣。青年时听雨,实则是忧雨,雨声和酸楚几乎同时降临。就是回到家中,倘雨下大了,常患接雨器具缺乏,就是外面的雨住了,而屋内还在滴滴答答,欠修的居室实在是到处漏雨啊!这时,便想到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听雨而有诗意,自然是近期的事,想不到回忆当年听雨的酸楚也这样富有韵味,竟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人的一生有许多经历,有时居然能将昔日的苦转化为今日的甜,这也许是时间的功力吧!然而,窗外的雨愈下愈大打在雨棚上,发出通通通的骤响,实在似催春的战鼓,而我的思绪也在雨声中愈来愈活跃,如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在奔涌、翻腾……

作者简介:馆员、省作协会员、中山市作协会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会员 在《散文选刊》《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200多篇。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相关推荐
第十四届省中运会中山代表团正式成立,为历届最大规模
原创 2025-07-05
“南海Ⅰ号”出水文物首次中山亮相!快去这个特展打卡→
原创 2025-07-05
深圳、中山市司法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25-07-04
中山启用防溺水主题公交,“流动课堂”护航学生假期安全
原创 2025-07-04
中山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揭牌
原创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