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山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启动仪式在沙溪镇举行,标志着全市三普工作全面启动,这也是时隔40多年后,中山再次开展土壤“家底”大摸查。

土壤普查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与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屈秀玲介绍,全国土壤普查是由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普查,根据中山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面积情况统计,确定全市三普土壤采样点368个,涵盖土壤普查表层样点315个、剖面样点53个。
据悉,为保证三普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此次三普工作由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统筹组织,中山大学专家团队组成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队,为三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中山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姜晓谦介绍,此次采样范围涵盖本市内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建立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调查、土壤质量状况分析以及土壤数据库在内的普查项目。

挖出深约20厘米的土坑,刻度尺垂直放入土中测量深度,用木铲进行取样……上午10点,沙溪镇汉基花园东北150米地方的水稻田中,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队拿着不锈钢铲、木铲、环刀、打印机、刻度尺等工具,正式开启了土壤取样工作。姜晓谦表示,距离上次全国土壤普查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土壤性质、剖面性状也发生很大变化,此次土壤的“全面体检”需更加细致和专业,从而确保采样结果更加精准。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全市土壤普查工作,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中山市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镇两级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动第三方等形式,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一半以上耕地、园地、林草地等农用地普查抽样任务。屈秀玲介绍,只有对土壤进行“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才能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