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研发的“学评教育管理系统”,近年来横栏镇横栏小学将数字化应用于学生学习生活和教师的观察指导,助力学生的成长更加自主多元,并将教育价值渗透到师生、家校等多种关系之中,通过专业的内容赋能与便捷的数字化工具,打造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教师和家长深度参与的“成长共同体”。
在“主动发展、锐意创新”的办学理念下,横栏小学多年来坚持教育评价改革探索。2021年秋季学期起,学校通过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应用自主研发了“学评教育管理系统”,依托信息化大数据平台,通过5个评价维度(社会关注、家长陪伴、教师引领、同伴合作、个人展示)和2个积分体系(学豆体系和学分体系)的5+2评价模型打造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体系健全综合性评价
多维度评价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学评教育管理系统”通过5个评价维度对学生开展涵盖德智体美劳各要素的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关注”主要关注学生品德行为,下设评卫生、评礼貌、评守纪、评习惯、评爱心等各类指标,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教师引领”主要评价学生学业表现,并综合考量课堂表现和考评质量;“家长陪伴”主要指向学生在家长视野范围内的学习生活情况,如完成作业的态度、劳动实践等;“同伴合作”主要体现同学之间的互助性学习与生活,如合作性劳动、学习等;“个人展示”主要展示学生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艺术素养和锻炼习惯;5个维度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共同建构指向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评价管理系统。
“学评教育管理系统突破了单一评价的局限性,从学生个性化发展出发,多个模块体现学生个人特长发展和兴趣爱好培养。”横栏小学副校长吴文华介绍,以“个人展示”为主的“以才会友”模块,通过“自主打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线上PK的开放式平台,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在这一模块上,学生们各显所长,模块上线后仅一个多学期擂台数已破百,发起的擂台形式丰富多彩,歌唱、绘画、书法、演讲、体育、电脑编程、创新发明等多种领域;强调“同伴合作”的“任务超市”模块,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学生在课余时间依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学科、阅读、劳动、科技、体艺等各类型任务进行个人挑战或团队探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中得以展现。
“系统的5个评价维度基于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景各指向一个特定的评价主体,让学生个人、同伴、家长、教师及社区共同参与评价。”吴文华介绍,通过“教师引领”与“家长陪伴”两个维度的双向联动,以评价助推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共育。“个人展示”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评价主体之一,也能为自己的评价做主;“同伴合作”发挥同伴作用,互评互进;“社会关注”则开放全社会共同监督学生品德行为,评价主体范围从校内的校长、行政、老师到队干或其他同学,校外包括家长、社区等,都拥有不同级别的评分奖惩权,对学生的品行、习惯、礼貌、卫生、以及拾金不昧、乐于助人或违反交通规则等各类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价,充分利用了信息化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等实现多方联动、协同育人。
构建优质的成长型教育模式
横栏小学以“学评教育管理系统”为依托,发挥了信息化大数据的优势,通过评价终端高效采集各个维度的即时性数据,将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每时段的品行习惯、每一天的作业态度、每一次的才艺展示等各项日常行为,一一纳入评价,并通过“学豆”的奖励或扣除进行即时性的评价和反馈,且学豆能通过一定形式在系统内“流通”,例如兑换奖品、通过跳蚤市场流通、悬赏请同学当小老师等,让学习过程中的每个行为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为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信息化的“学评教育管理系统”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分”持续性收集和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并进行积累和认定,形成一个不受人工干预、按模型生成的具有客观性的学生专属个人成长综合评价报告,以此作为重要的个人数据计入成长档案,并根据学校文化赋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系统改变了“唯分数”的评价现状,开展纳入多维度评价内容的横向评价和持续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纵向评价。
“系统自应用以来,全校师生家长全员积极参与,学校育人氛围焕然一新,育人方式随之改变,教风、学风展现出新的生命力,评价的诊断功能为学校管理提供重要支持。”吴文华介绍,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学评教育管理系统”及相关工作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和广东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立项的荣誉。
编辑 谭燮敏 二审 刘嘉濠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