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守护人”⑥ |吴惠森:将自己的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学点

2021-11-0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年近七旬的吴惠森是来自黄圃镇的一名收藏爱好者。三年前,他倾尽积蓄创办“家庭军事博物馆”,展览他近20年来收集到的3000多件红色藏品,免费对外开放参观。他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家楼顶举行升旗仪式,把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学点,耐心地为接踵而来的访客讲述藏品背后的红色故事。

3000多件展品串联起党史故事

吴惠森的“家庭军事博物馆”位于黄圃镇兴圃大道西一座小楼房的三楼。11月8日,记者来到吴惠森家中探访。从小楼房拾级而上,一路红色海报映入眼帘。吴惠森手持针线,正细致地缝补一件褪色老军装。他笑说:“我可要照顾好这些宝贝们,竭尽所能把它们一直完善地保存下去。”

驳壳枪套、童子军旗杆头、红军草鞋……一件件写满历史印记的老物件被精心安放在展览柜里,这些藏品大多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物件,记录着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吴惠森家中有藏品3000多件,都是他近几十年来沿着革命足迹,辗转全国各地淘回来的,每一件他都如数家珍。

展览馆内,有曾历经抗日战争等烽火岁月的八路军警卫员军服,有承载无数光辉事迹的纪念章,有带血迹印痕的历史册子,还有水上葫芦、冲锋枪、手榴弹等各式战斗装备。其中,一件红军部队使用的木制马鞍最为来之不易。

吴惠森介绍说,木制文物留存相对困难,这件木制马鞍在当今实属罕见,能生动再现红军部队乘马冲锋的作战画面。今年三月他在河南遇到这件“宝贝”时,原主人一直不愿意出让。吴惠森软磨硬泡了整整五个月,表明想将此物用作无偿的爱国教育展览后,这份诚意最终打动了对方。

当前,吴惠森的家庭博物馆正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文献展览”。访客们能在这里看到真实的历史细节,近距离触摸历史的痕迹,从一件件“红色”藏品中体会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每年更新鲜活教材、讲好红色故事

“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我收藏这个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吴惠森无偿将家庭博物馆开放作为黄圃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为了让来访研学团体领略历史的沧桑,体味先辈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吴惠森会给学生们详细地讲解每一件藏品背后的党史故事。患有哮喘的他经常忘我地动情讲解,有时滔滔不绝连讲三四个小时,甚至嗓子都干哑了,可他却乐在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自“家庭军事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参观人数达2万余人次,其中学生参观人数达1万余人次。吴惠森平均每天接待2个单位,最多的时候一次性接待了50余人。那一次是珠江纵队的后代前来参观,不少革命后人看到这么丰富的藏品,为之动容,直言看到了自己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

如今,这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家庭军事博物馆”每年都会增加一部分藏品,特别是有历史记忆的藏品。“整个展厅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能让更多年轻一代受到熏陶,从中获取到奋进的力量,我累一点算不了什么。”去年,吴惠森创办了中山市黄圃镇文明社区宣传抗战历史文化协会,专注于向更多身边人宣传抗战历史。

空闲时,吴惠森会在家查阅党史资料,挖掘和梳理藏品的相关信息,探索更多讲述党史故事的新内容、新视角;他也会拿着放大镜站在藏品前察看细节,常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能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尽一份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我觉得很自豪。”吴惠森豁达地笑了。

往期报道:

寻找“红色守护人”① | 凌志坤:八旬老人讲红色故事,为时代留痕

寻找“红色守护人”② | 郭昉凌:“不退休”的党史工作者

寻找“红色守护人”③ | 黄跃进:“珠纵后代”扛起宣讲大旗

寻找“红色守护人”④ | 卢润祥:参与修缮黄健故居,活化身边红色资源

寻找“红色守护人”⑤ | 郭宋华:深挖本地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生 余晓霖 江慎诺 记者 张房耿
◆图+1/见习生 江慎诺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相关推荐
专属管家,随到随住!中山市级人才房完成装修313套
原创 2024-03-26
中山市积分入学申请即将开始!攻略来了
2024-03-25
今年“3·28”开幕式定址翠亨新区,“1+1+N”招商活动贯穿全年
原创 2024-03-26
正式揭幕!中山将在火炬高新区规划20平方公里打造“湾区光谷”
2024-03-28
中山这个沉寂10年的烂尾楼是如何被盘活的?
原创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