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之“智”(作者:熊海敏,朗诵:曾增)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3-01-2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儒家思想之“智”

作者:熊海敏

“智”同“知”,是孔子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孔子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立,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构建了完整的道德系统。到了汉代,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的确立,“智”位列其中。

人类通过实践不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掌握规律、创造文明。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靠的是人类的智慧,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知识,只有崇尚智慧,崇尚知识,崇尚教育,崇尚人才,才能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作者简历:熊海敏,湖南益阳人,1986~1990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中山市工作,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30余年,撰写出版教育文章200万余字。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整体教学”的理念并被推广。出版个人专著《生命的第二乐章》《阵痛中的当代基础教育》《教育与信仰》和《教育春秋》等4部,其中《教育春秋》《教育与信仰》等作品被推上“学习强国”APP。 


作者:熊海敏
朗诵:曾增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