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读书
一年四季,皆可读书。
有人说,春天读书最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最好读一本励志的书,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读一本好书,犹如在人生的路上点燃一盏心灯;有人说,夏天读书最好,最好读一本游记、探险的书,夏天燥热难耐,而读书能使人心静,心静自然凉;有人说,秋天读书最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秋天读一本哲学的书,无异于将先贤们睿智的思想收获入仓;有人说,冬天读书最好,最好读一本史书,尤其在雪花纷飞的寒夜,守着一室的温暖,捧一本书细细品读,那种幸福,只有冬天才有。由此可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春风秋雨,夏日冬雪,都像一行行的诗,手捧书卷行走在四季,到处是可阅读的书。
你可知,盛夏读书避暑,别有一番情趣。一椅一桌,一本书一壶茶。把小桌子搬到有风的山林树下,泡上杯香茗,摊上本耐看的书,全然不用像工作时那样正襟危坐。而读书的姿态更是自在,可以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读,可以靠在椅子上把腿翘得很高,随意地读。坐着读累了,还可以躺在竹席床上读。
古人盛夏读书非常浪漫。1135年的盛夏,因酷热难耐,从福建安抚使岗位退居湖州的叶梦得每日早起,便带领儿子及门生,跑到湖州卞山半山腰“泉石深旷,竹松幽茂”之地,或“各自捧读”,或“质疑请益”,或“泛古今杂事”,所读所议妙趣横生,使人渐渐忘却暑热。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堪称“读书避暑指南”,书中所录唐宋时期一些文化名人及自己的读书消暑轶事,生动有趣,不失为精神避暑指南。当年,连续二十多天的高温,“泉旁林下”热浪灼人。叶梦得自言自语:“冰蚕火鼠(古时不怕热的两种动物),此本何物?习其所安,犹不知异……今此热乃复浪苦乐耶。”念完之后,皆成“清凉国土”。叶家父子以暑天读书为雅事,每晚都喝三杯自制的“扎啤”,高兴地说:“读书避暑固是一佳事,况有此酿。”
曾经听父亲讲过一件发生在上一个世纪的悲凉往事。儿时的父亲酷爱读书,苦于自小父母双亡的家境而没有钱买书。偏偏父亲的姨父是一个老私塾先生,有一楼令父亲羡慕向往的书。可是父亲的姨父天生一种狭隘的小农意识,只要自己的儿子读他的书。他的儿子偏偏不读书。父亲每每向姨父借书,姨父像躲瘟神一样躲避父亲。后来父亲到部队参军,继续保持刻苦读书的习惯,父亲转业以后到政法部门工作。后来父亲到家乡找过他的姨父,听说他得了水肿病去世,姨母没有钱还债,把一楼书全部卖了。父亲感慨万千: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难是成功的阶梯;苦难是成功途中的考验。懦弱的人必然在苦难之下被淘汰,只有坚强的人才会走完自己认真想的路程。
盛夏读书之妙,秒在感受。热浪滚滚、蝉声聒噪的季节里,可以安静享受其中的乐趣。当今,失去深度阅读的人们只能在现代的城市中困顿,科技的发达使人们失去了精神的强悍,盛夏整天呆在空调室里还嫌身热,心难静。叶梦得的“读书避暑指南”使人明白一个道理,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总有清凉相伴。2019年以来,中宣部推出《学习强国》平台,集时事政治、书报、多媒体于一体,开辟了读书学习的新境界。工作忙固然由不得自己,爱书人却有了别样的体验:一边卧躺休息,一边读书,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得一段清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失为人生一件乐事。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盛夏读书似心有清凉,在滋润心灵、书香沐浴的过程中,汲取了思想的养分,即使平凡如叶,仍能创造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园,把自己引向有花鸟树木、有蓝天白云、有繁星明月的地方,那永不失去的梦想更是生活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一些希望。
盛夏读书似心有琴弦,纵然是独自漫步,也并不寂寞与孤单,有自由的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为伴,有心而识灵魂,有梦而知远方的天空应该有一弯绚丽的彩虹。
盛夏读书之妙,更秒在忘情,能够使人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净化灵魂,给予呵护和力量。当沿着那铅字铺成的路走下去,一直走进书里,将身心与情感全部融了进去,形象思维的翅膀会把你带进美好的境界,会萌生出那种跨越历史云中漫步的愉悦和超脱,会使自己的胸襟变得坦荡和宽广,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感去拥抱自然,去热爱生活,去净化自己那颗因热而躁动的心。
读书,更多的是在读懂一本人生的书。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