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电信:“劳模”力量+骨干优势,为企业数字化“把脉问诊”
栏目:要闻 来源: 发布:2022-05-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我们已经和70多个客户对接,为八成企业出过方案,通过给每一家企业量身定做数字化转型方案,为它们走上发展快车道插上数字化翅膀。”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简称“中山电信”)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助理江艳敏介绍。2021年初,在中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中山电信成立“劳模精益创新工作站”,曾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江艳敏等,以及一群骨干组成数字化技术团队,为中山企业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服务的企业有木林森、大洋电机、太力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助力企业走上数字化快车道。

针对企业痛点制定“接地气”方案

每周一到周三,广东电信工业互联网首席专家、广东省大数据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山电信首席科学家李炯城一般都会准时出现在中山电信大楼12楼办公室。12楼被同事们称为公司的“高科技”楼层,因为这里有导师制创新工作站、工业互联网团队、劳模精益创新工作站。随着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顺应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中山电信在两年多前就开始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希望发挥公司多方面优势,全面加快服务产业数字化的步伐。


▲中山电信首席科学家李炯城(中)与团队人员一起讨论方案。

李炯城带领团队对中山企业进行大量走访,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痛点入手,研发“私人定制”方案。以MES(制造执行系统,是面向车间生产的管理系统)为例,这个系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大企业来说,企业精益生产的程度不同,生产流程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一;对于小企业来说不仅成本高,而且有些功能根本用不上。如何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看起来高深的技术变成接地气、符合企业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这是中山电信数字化团队钻研的方向。


▲研发团队业务交流。

例如在木林森5G智慧工厂改造项目中,面对工厂设备种类多、批次多、系统版本各有差异等难题,李炯城带领的团队蹲点车间反复研究、测试,用一周的时间实现了一个车间800台设备的联网。在开通测试中,团队又发现设备掉线、流量数据异常等问题,李炯城带领攻关小组逐一攻克,发现是病毒入侵占用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带宽,导致设备稳定性下降和流量异常。通过在生产现场部署“安全大脑”,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企一策”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益

一个小小的应用,可能带来大效益。江艳敏介绍,在大洋5G智慧工厂,因为小小的防静电手环的升级改造,使传统的手环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采集功能,后台可以结合人员排班情况,对工人的在岗情况、生产情况等进行更加精准的收集和分析,方便更好地掌握车间情况,“这种看似小小的数字化应用,也能发挥大效益,它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想出来的,而需要深入生产一线琢磨。”


▲研发人员在测试设备。

以往,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企业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有了数字化技术后,通过科研团队可以一次性解决共性问题。李炯城介绍,中山太力科技集团和杰莱特照明,看似完全不同行业的企业,也有共性问题,如材料问题。两家企业都需要用到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材料性质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当涉及到“材料改性”共性技术问题,中山电信了解到企业的共同需求后,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并以购买知识产权的形式,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当于一次研发、多次使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降低了成本。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我市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中山电信也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对于产业集群而言,上下游产业多,供应链长,数字化平台是对整个系统的各种场景进行数字化转型,可将上下游全部打通。目前,中山电信正以我市一特色产业集群为试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效果初显。该集群龙头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以前企业需要原材料,主要通过工作人员打电话,其他供货商需要提前备货,但现在只要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需求,相关企业就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企业库存成本,“通过集群数字化,真正让企业抱团取暖。”

针对中山目前数字化发展现状,李炯城建议,数字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政府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引导制造业企业转型,另一方面引导更多的高科技企业投入核心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符合中山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启艳
◆图:记者 余兆宇
◆编辑:王欣琳 
◆二审:陈彦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4626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