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的那一场醉
休息的时候,我喜欢四处走走。所去之处,由时间而定。时间长点,就走远点,时间短了,就走近点。用随遇而安的心态,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沙漠,雪山,草原,大海,古老的乡村,现代化都市。各有各的景观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地域文化各有各的历史,哪里都走不够也看不够。
那一日,天朗气清,我踏上那片充满文化底蕴厚重历史的土地,我的心瞬间沉静。沐着微风,迎着暮春的阳光,摇橹的老汉灌一口黄酒唱一曲莲花落,一艘乌篷船,吱吱扭扭地带着我,穿行于桥巷之间。在这无穷兴味中,开启了我短暂的绍兴之旅。
换乘一辆黄包车,一路走来一路看,司机兼了导游,在他的梦想号黄包车上,给我说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给我说王羲之的洗砚池,给我说绍兴老街一个个传说。
沿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轨迹一路寻来,鲁迅故居人来人往,看见先生那慈祥的面庞,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走自己的路品自己的心。仿佛怕惊扰了先生的沉思,更怕自己的喧闹和这静谧的环境不相符。咸亨酒店的茴香豆成了招牌,那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弯下身去罩着自己面前的一小碟豆,多乎哉?不多也!曾经的酸楚已随着历史的尘埃远去,读书人的落寞与悲哀一去不返。
兰亭的游人络绎不绝,赏着茂林修竹,品着流觞曲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有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一首《兰亭集序》赢来阵阵掌声。也有人换了戏服舞动水袖,咿呀一曲《兰亭记》换来人遐思万千。
昔人已乘黄鹤去,古时明月照今人。那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年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盛唐时期太白的冰塞黄河雪满山,无奈慨叹行路难的时代更是杳如黄鹤。
那一天,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兰亭成为不朽,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心生向往的精神盛宴;那一天,因为政治、战事、老之将至等带来的烦恼都在那一觞一咏中遁形,在畅叙幽情中暂得解脱。
那一天,我一个人,在兰亭竹下,思绪纷飞,想到了两千年前孔子和弟子的对话: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风乎舞雩,咏而归。那让人心生向往的太平盛世图,在当时能想一下都是奢望,而如今,曾经的奢望,已成现实。曾经的遥不可及,如今唾手可得。而我们的现在,也会成为未来的曾经。而那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图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享受着眼前春和景明,思想在现实的安然和诗与远方的憧憬中变换。若不是在这样的河清海晏、远离战争、山河永固的太平盛世,我如何能悠然亲临感受那么多的山水那么多的美?如何能够带着随遇而安的悠闲,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一寸土地?如何感知永和九年的那一场醉,一醉千年?
那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刹那间我似乎读懂了历史,明了了眼前,真正明白了,眼前的人山人海才是国泰民安;明白了一个人能像风一样自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在清晨看见第一缕阳光,耳畔传来的是树上鸟儿的婉转啼鸣。工作的,上学的,走出家门奔赴各自的岗位,黄昏时踏着夕阳迎着晚风平安回家。这样的现世安稳,这所有看似平常的背后,有着怎样稳固的长城在护佑呢?
作者简介:许新杰,女,1972年出生。现供职于第一师阿拉尔市塔里木高级中学。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数百篇诗歌、散文、小小说等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二十余部电视短剧剧本被新疆、湖北等电视台采用。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