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奇‖有点牵挂(人间/随笔)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27

有点牵挂

有些人说思念一个人,爱一个人,好像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处于焦灼状态,按捺不住,时时刻刻念着想着,心像着了火似的,强烈到要爆炸。我怀疑这种思念,真有那么强烈么?

我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诗人想念结发妻子王弗动人肺腑的感叹,用情到最深处,大概是“不思量,自难忘”。不用刻意思啊想啊,美好的事、美好的情、美好的人,自然是终生难以忘怀的。当然,我也想起余秀华的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那也是炽热的爱情,可这种爆裂式毁灭式的感情,显然独属于诗人个性的,而不具备普遍性,也终究是幻想大于现实。

不管是哪一种情,深沉、常态、稳定而持久的感情,肯定多倾向于苏轼诗的阐发。爱或思念一个人,即便浓到化不开,可能有劲爆不能自抑的时刻,但更多的是经历生活和时光的磨砺,总归化为丝丝缕缕的牵挂,大多还不是烧心挠肺式的那种牵挂,而是断断续续、触发式的牵挂,毕竟中国传统以含蓄为美。牵挂看似含蓄、单薄,其实是引而未发,仍情深刻骨,可惊天动地。正如远在家乡的父母亲,打个电话问他们正在干点什么,有没有吃饭,有没有赶集,身体是否安康;正如兄弟姐妹间,不时问工作、婚恋、生活如何,是否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援手帮助;正如曾经的同学,偶尔相互问候,问各自在忙什么,有没有空来彼此的城市出差,小聚一场;正如互生过情愫的爱恋对象,翻看他或她的朋友圈,关注家庭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开心……蒋勋说《红楼梦》里,贾宝玉牵挂林黛玉奔父丧,只问“平安”两字,余无多言,可见最重是这两个字,胜却千言万语。这种牵挂,看似轻淡如水,却实心实意,让亲人之间温暖如春,让朋友之间一见如故。

人与人之间相处,感情表达不在乎形式,而在于是否真情真意。不要小看这点牵挂,已经弥足珍贵。人生多悲欢离合,不如意众,得意有几人,在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中,能彼此有着一分小小牵挂,已经超越和区分了多少路人或朋友,是前世修来多少福缘和善缘,值得细细掂量和万分珍惜。

世界那么大,生活那么宽,诱惑那么多,我们普通人,谁也不是三头六臂,都只能尽人事,拘谨而努力地活着,只能在生活与情感的汪洋大海之中,取一瓢饮而已。在人生茂密的森林之中,吊死在一棵树的人也有,但不纠缠在一棵树上的却是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整片森林,满心期待平凡而美好的幸福,而不愿冒险站在悬崖的边缘,去顶风冒雨冲上浪尖。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可又怀着一颗平常幸福心,所以人注定是在矛盾中度过一生,一些更激烈的更真挚的情感都潜藏在内心深处,只为自己舔痛,而不会曝光示人。

莫言说:“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曾经的某个人,不是忘不了,而是放不下。那些不愿再向任何人提起的牵挂,在黑暗的角落里潜滋暗长。” 也许我们收到的所有牵挂,都是对方在千思万虑之后,露出的蛛丝马迹,都是冰山的一角,而更多的话,更多的潜台词,都在那一声看似平淡的问候与闲语之中。

我们在尘网之中,孜孜不倦地编织着牵挂,也在期待着这种牵挂,触感异常。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1544人浏览   2024-03-27
推荐 9329人浏览   2024-03-26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012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