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松涛‖青春不再且说“逃”(实力/随笔)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09

青春不再且说“逃”

又一个青年节过了。

青年节当天,朋友圈有好多应景的分享图文,大多读了也就忘了,唯有一位省城老友的自问自答却是过目难忘。寥寥十几个字,叩击心扉,读来顿感心疼。

那位省城老友分享的自问自答是:

问:(我们)那时的青春是什么?

答:想法逃离家乡。

逃啊逃啊,好一个“逃”字,简直是完美演绎了一代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春岁月。

仍记得,小时候观看过的青年节题材小说电影,个中常见的故事情节之一,就是“逃”,就是(百年前的青年)逃离家庭(封建旧家庭)的“桎梏”,投奔滚滚洪流。

未曾想,长大了经历过的年青时日思夜想生活,个人追寻的故事之一,也是“逃”。即是逃离(偏僻山区)家乡的“落后”,奔向幸福远方。

当年走出校门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有个同龄同事遭遇失恋,短时间内就辞职经人介绍,漂洋过海去爱人了去移民了。随后30多年杳无音信,数年前突然接到那个同事的来电。她说首次回乡探亲,找到有电话号码的就联系联系。她还倾诉,回到乡下好多朋友见面也关切有问询,问询当年她这样匆匆逃离选择出国,现在自己有没后悔过。当时闻听也有好奇,她却反问道:你说呢?

确也如此,如今你我青春不再且说“逃”。偶尔与当年一道逃离家乡的老友品茗碰杯时,亦曾有过扪心自问——家乡是逃离了,幸福可有找到了?

那时那刻相互对望,且问且思索,一时间却也未有答案未敢定论。缘于,当年的青春之“逃”,内核是追寻梦想,梦想无非也就是过上更好的日子,看看更远的世界。当年的青春之“逃”,大家执着“逃”才有机会,“逃”也预示着走出去,预示着新的希望新的盼头。

树挪死人挪活,人往高处走,纯属正常现象。当年的青春之“逃”,有的是一“逃”定终身,从此择一城而终老;有的一生在奔波在追梦,不断翻山越岭跨江过海,或北上南下或东进西拓……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但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只要选择青春之“逃”,省城老友说,那就注定少了许多青春就有的东西。

省城老友如此断定,因为,身边有大多当年的青春之“逃”故事,在演绎在释读。省城老友有个老友,步出校门的头八年,除却做好本职工作,从年头到年尾打心底琢磨的一件事或是一个字,即是“逃”。工作单位地点,从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乡镇,挪到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镇,再挪到20多公里的乡镇,一步一步地往县城靠拢。进城后,又梦想逃离县城,向更远更大的发达城市靠拢。前后整整花了八年时间,省城老友的老友才逃离家乡山区,投奔到三角洲的发达城市。当年为了尽可能减少逃离的羁绊,省城老友的老友自嘲说,自个算是没了青春丢了青春。亦如明代唐伯虎《一剪梅》诗中所云,“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到后来,省城老友的老友也一直在东奔西跑迂回奔波,今时今日仿佛仍在寻找梦里的幸福家园。

相较之下,省城老友的老友的师兄,却是当年青春之“逃”的叛逆者。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同被“发配”到山旮旯那儿的师兄师弟们,除了省城老友的老友的师兄独自一个,全都早早地胜利“大逃亡”啦,众人眼里最低水平的也“逃”到了县城,只有他一人至今仍然坚守在山旮旯里面。唯一改变的是,从小学老师变身为中学教师,早几年还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听说省城老友的老友谈起心路历程时,讲述某年某夜曾当面问过他的师兄,说是有师弟早几年就任教育局长了,为何仍未抓紧机会,申请“逃”进县城工作?那个师兄听后仍是往常那样淡然,乐呵呵地还是几十年前的两句老话:“再山旮旯里的地方,也要有人去教书啊。”“只要以平常心看待所有平凡事,心中就永远舒畅。”省城老友的老友过后也有慨叹,师兄没逃,师兄不逃,但并不代表师兄没有追梦。相反,在幸福天使眼里,那位师兄可能是当下让众多师兄师弟羡慕的幸福“成功者”——整天整日舒心的笑容,整年整月安宁的日子,自信做个最好的自己。

夜来思忖那个省城老友的讲述,恰好又聆听到大洋彼岸心理老师Tracy分享新近在当地中文电台倾谈的粤语节目。Tracy老师说:“人有四个年龄:身份证年龄、身体年龄、心理年龄、社会经验年龄。”其实,心理年龄,你想自己多少岁啊,你就认为自己是多少岁;心理年龄最好一直保持在25-35岁,愿意尝试,追寻最好的结果,却还有一颗好奇心,让自己仍然能生机勃勃;而社会经验年龄,一定要在45-50岁之间,人必须有自己稳定的人生观,有自己思考问题的逻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刚去完教堂,又陪朋友去烧香。你可以不看透世事,但真心不要天天看娱乐八卦和成功传记。老是给别人骗的,是心理年龄15岁,社会经验年龄也是15岁。

如是倾听,悄然察觉惊叹那个省城老友的老友的师兄,原来数十年前他的社会经验年龄或是不惑或是知天命之年,且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人生观。只有这样,青春也好,青春不再也罢,在逃与不逃之间,那个师兄才能如此淡定这样坚定。

Tracy老师在节目里还说,心理年龄大的人怎么区分,就是显老的人,老态就是什么都怕,什么都抱怨……我们要与社会经验年龄大的人为友,远离那些心理年龄过大过小的人,因为那样累人。

这样想来,内心禁不住开始念叨心理老师的好提议——好吧,让我们忘记身份证年龄吧,从今天起,俺们不算周岁算公岁。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4072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