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门,古驿道边的明代古村
赤石乡的东北隅,雕玉山南麓中段,有个谷氏族裔村庄,叫南塘门。
村庄位于郴桂古驿道旁。驿道经郴县东过东坡垅、上五界山、过渔溪河,到高溪头、上牛尾岭,沿马鞍石向东行一公里便是。
四面青山环抱,坐西朝东,村前有座湘江、珠江分水岭。坳塘坪一坵田,东南放水,入黄溪进湘江;西北放水,入渔溪进珠江。
为何叫南塘门?因村前有一口人造方形池塘。明天顺年间,邑庠生谷才兴游学至此,看这里风景秀丽,青龙白虎地势顺畅,便举家由宜章城北门迁徙于此,迄今已560余年,宜章东厢名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南塘门现有七百余口人,非农人口三百余,公职人员百余。出过大学教授3人,高工2人,县处级干部4人,高级职称5人,本科生50余人。清代有进士谷书霖。民国时,谷斌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后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抗战时期任江西省余干县县长。改革开放后,谷雅婷留学欧美,定居瑞士。可谓人才济济,代有贤能。
村庄依山势而建,分店门口、上巷、下巷、对门四大民居群。上巷位于村中央,是主体。这有明代建筑十六栋,四横四纵,排列有序。全部为青砖黛瓦,砖木椽檩结构,硬山顶,垂脊墙制式,石雕木刻工艺精美,惜多已损毁。只青石板巷完好。
宗祠位于村中心位置,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厅。正门为穿斗式梁架,横梁左为龙头,右为貔貅;梁架上有精美浮雕八仙过海。檐前置卷棚,后龙骨半穹顶。青石门墩、门槛,木制门框,门框上方石刻楷书“谷氏宗祠”。下厅设中门,木雕件组合而成。上、下厅的结合部为天井,用于透光、通风,天井四周和底部均为青石预制件拼接而成,下有排水系统。上厅约120平方米,四根硕大的圆柱与厅顶的四根穿榫木梁撑起巨大的龙骨穹顶,穹顶是彩绘的吉祥物和名贵花卉图样。顶端是木制固定的屏风,左右两侧装木门,中央是镂刻的神龛。外墙为清水灰檐马头墙,风格简洁明快、古朴典雅。
离宗祠10余米,有牌楼,清代建。坐南朝北,大门头挂“进士”匾,是朝廷嘉封岁进士谷书霖的。门楼前旧有数对旗杆石,惜已毁。存一对横卧在池塘边。
门楼前有小广场。广场前,有池塘,明代开基之作。四面用青石块垒砌,深约2米,水面亩余。
池塘进村的左下方有古井,掘建于明,曰:狮牛戏水井,栩栩如生。古井呈方形,井沿用方条青石嵌镶,井台周边米余,可供十余人同时挑水。数百年来,古井养育了代代南塘门人。水量小时,村民自觉排长队下井舀水,南边石牛头六步,东边石狮头七步。湖广填川时,以此作为认袓归宗之物也!传说当年掘井时,嫌井中的石头碍事,意欲把石头凿开,见石头流血,作罢。井掘成后,石头像水牛卧底,石狮张口,栩栩如生。井边,有棵两人合抱的柳树,传说柳树成了精。小孩不慎落水,树会垂下柳枝救人。
下巷还有一栋别致的明代建筑,叫“贤德门”。东、北两面各开一条大门,其中故事待挖掘。
南塘门的对门,原还有一村庄,俗称塆头。明清时,住户比南塘门多,建筑规模比南塘门大,是雕玉山南麓最大的自然村,人丁兴旺。古时,文官经此落轿,武官下马。清初,数十户迁徙四川,剩下的在一次瘟疫中只剩一烟户。而一洞之隔的南塘门村却安然无恙。后南塘门村民移居塆头,现统称为南塘门。
南塘门和塆头中间,过去有田垌。秋冬时节,由赤石垌滚滚而上的雾气团团聚集在这里,久久不散,得名云雾垌。塆头的后龙山是虎形,如猛虎下山,中间隔着云雾垌,与南塘门后牛形山遥遥对峙。
为何塆头落败而南塘门兴旺?有个传说。清中叶,一天,饥渴难耐的风水先生把主人家喂狗的冷粥一饮而尽。主人家小孩看见后,称风水先生为“狗粥先生”。风水先生觉得受了侮辱。便向族老提建议:把云雾垌中隆地挑平;在村前筑一条青石板路。族老听信了。云雾垌的隆形地其实是塆头的一颗印,挑平时一只金凤凰叼着一只金光闪闪的砚池飞到了南塘门的右前雷公石岱。而新筑的塘冈上这条路则阻拦了下山的猛虎。今天,云雾垌早被村民建满了住房,两村已融为一体。
村南的虎居山下,是南塘门学校。建于清代,沿用到廿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拆毁学校造了田。1974年,在村下首的庙下新建二层土木结构学校。2000年,改建为二层砖混建筑。一楼办学校,二楼为南塘门村委会。此地古木参天,溪水潺潺, 水声、蛙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2020年,赤石乡学校资源整合,学校停办,人去校空,只留下碑记。
村西北驿道旁,明清时有数家店铺,供南来北往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羁旅客商住宿,兼营日用杂货。从西头的皂角树至东头的池塘边,沿郴桂驿道一字排开。店铺青砖黛瓦,上下两层。一楼为商店,二楼为客房。过去,生意红火。后公路改线,南塘门成了交通死角,店面衰落。
南塘门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过去,大环境较好,后山古树参天,楠竹有碗口粗。有《谷氏八景》诗《赤竺参天》为证。“奇花异卉迥超群,淇澳猗猗亘古闻。斑管方棱俱往迹,笑观赤竺挺凌云。”大跃进时,大练钢铁,大树古木基本砍光,生态环境被破坏。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近几年,村民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农户收入大幅提高。年轻人多下广东打工,寄钱回乡搞建设。2018年春,村民自发把村前闲置的晒坪整合起来。筹资40余万元,兴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提升了村庄品位。
南塘门区位尚可。厦蓉高速赤石大桥从村前架过,往东10余里到里田可上高速。南离赤石乡也只10余里。西出苏仙区大奎上、北上资兴市清江,都有公路相连。村支两委一帮人正带领村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明代古村南塘门村旧貌新颜,明天会更好。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