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兵华‖三年我写了三百多篇文章(时光/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1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阅读让我向往文学表达

我从小学就喜欢课外阅读,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然而那时,书籍不易得到,人总处于饥渴之中。

高考落榜走上社会后,书籍渐渐多了起来,阅读只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匮乏。淘来四大名著,想以阅读来打发劳动后的闲暇时光。姐姐从她同学那里借来不少文学书籍,像《蝴蝶夫人》《罪与罚》《呼啸山庄》等,甚至有英文版的外国名著,我时不时拿来翻看,然而我内心烦躁,静不下心,往往一本小说看了两三章节就开始烦躁。外国人名实在太长,记不住谁是谁,不能在脑海构建一个清晰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形态,人物关系更是模糊不清。

没有阅读快感,自然没有兴趣继续读下去。等人到中年,因为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我再读那些外国名著比喻《罪与罚》,一句一句地看,读了一两章节,感觉这小说细腻得纤毫毕现,与以前看到的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在比较中,我读得很慢,完完全全把它当作教科书一样来学习。这时,外国人长长的名字反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知道这是阅读快感带来的心理愉悦。

清朝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卷上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他对读书归纳为“窥”、“望”、“玩”三种境界,都与人的阅历深浅有关系。青年时,我连一本外国名著都没有读进去,一来是阅历浅显,二来我因囿于乡村一隅总想着逃离,根本没有心思阅读。

南下广东,辗转多地,先后在惠州、东莞、中山、深圳等工作和生活。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无数打工者为了改变命运,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比在学校还要认真刻苦。我自然也是如此,为了在模具制造有更好的发展,买来机械制图的书籍和习题集,认认真真地做完每一章节的作业。我经常去书店,除了查阅专业书,每次都跑到文学书籍专柜翻一翻小说、散文之类的书籍,遇到喜欢的,偶尔买一两本。

平时上街,我多数时间就是逛书店,或者去地摊上寻旧书看,遇着喜欢的书就买。那时看书,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比较喜欢短小的文章,买了不少报纸杂志,像《读者》《特别关注》等,其他乱七八糟的书也看,偏重于文史,大概是希望从别人的历史里寻找做人的秘密吧。

前几年,深圳市开始建设学习型城市,图书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几乎每个社区都有。我所在的公司离社区图书馆才二百多米的距离,看书实在是方便极了。我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直到管理员下班才离开。后来,我办了借书证,每次可以借三本书。我一般借一本人物传记、一本小说和一本散文,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是看书,三本书交替阅读,丝毫不觉得疲倦。我一年时间阅读书籍达到五十本,几乎月月都是图书馆阅读书籍排行榜的第一名,图书馆给予阅读书籍量的前十名奖励,随便挑选过期的杂志两到三本。我从图书馆挑选的杂志就有一大摞,每年过年带回家给孩子们看。

前年,同学聚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如水的往事奔涌而下,沉迷于情感濯浪的我忍不住掬起一捧浪花,多年的阅读让我心中泛起五彩的浪花,浪花随着思绪从笔墨里流淌出来,变成刻骨铭心的文字。

文字唤醒了沉睡的记忆,我开始书写人生的过往,沉浸于自说自话当中。长期的阅读,文学滋润了心田,我似乎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一有感悟,立刻敲字。三年来写了三百多篇文章,六七十万字,有三本书厚吧。

(请勿微信投稿!中山日报“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图+1/记者 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