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之一的摄影采风活动近日启动,由中山报业中新传媒·中山影像负责执行。这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规模的乡村摄影采风活动,中山影像将组织签约摄影师对中山23个镇街的24条村进行摄影采风创作,从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将于2022年1月中旬-2022年2月中旬在紫马岭公园、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兴中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户外展览。敬请关注!
摄影采风创作点
功夫了得冈南村
冈南村采风现场。视频 | 彭磊铿
航拍冈南村。摄影 | 胡家庆
村民描绘乡村太阳。摄影 | 孙嘉彪
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参与墙绘。摄影 | 郑志均
“妈妈,这里是涂这个颜色吗?我这样涂对吗?”在古镇镇冈南村的一面墙上,画有流传百年的冈南李家拳、上世纪成立的曲艺社、威风凛凛的舞狮子、树下嬉戏的孩童……亲子志愿者挥动手中的画笔,为墙面上的乡村人文景观填上色彩。近日,“我的乡村我的家”摄影采风团带着相机,一起“穿越”画中美景,走进冈南村感受传统魅力。
冈南村位于古镇镇西南部,形成于宋代,至今700多年历史,村里以“蔡”姓为主。1920年,广东武术“五大名家”之一“李家拳”的传人陈艺来到冈南村传艺,此后“李家拳”在冈南村流传了一百年。
群众与摄影师争相观赏李家拳。摄影 | 万华
冈南李家拳展演活动现场。摄影 | 曾学先
武术少年,拳脚生风。(上图:张广洋,下图:李式瑜)
蔡健威接受记者采访。摄影 | 朱志峰
“嘿!”“哈!”“喝!”“啊哒!”伴随着《男儿当自强》背景音乐,冈南振武蔡馆总教练蔡健威领着一众年幼弟子在广场上武起冈南李家拳,孔武有力的动作拳拳生风,一掌“劈”开了摄影师们的镜头盖,“打”响摄影采风活动的第一声快门。
“上世纪60年代,我们130多人每晚热火朝天在这里扎马步、扯拳,每一炷大香时间休息一次,一直练到晚上11点多。”蔡健威说,清末民国初期,武术尤其盛行,14岁开始习拳的他为了传承“李家拳”,放弃了原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武馆经营。
“村委会十分重视我们武术传统,一直以来提供了免费活动室和几百平方米的练武场地。在冈南村助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还开设暑期公益培训班,组织村里的孩子一起习拳、传承武术传统。”近年来,蔡健威带领孩子们参加了许多省级武术大赛,屡获金牌,并于2020年成功将“冈南李家拳”申请入选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冈南村曲艺社满载荣誉。摄影 | 陈志强
一场大戏,伴奏盛宴。摄影 | 于莉莉
忘情吹奏,乐声悠扬。摄影 | 陈伟文
曲艺练声。摄影 | 梁博泉
粤剧唱演,动人心弦。摄影 | 曾学先
担凳仔,霸头位,睇大戏。在广场对面,冈南村曲艺社成员架好乐器、翻开乐谱、摆好阵势,经典粤剧曲目《梦断香销四十年》之“鸾凤分飞”悠悠响起。“并蒂花开寒露浸,簪折瓶沉!双栖燕,悲不幸,转眼长分衾。”曲艺社社长林玉清一腔粤韵清脆明亮,眼睛随着手部动作转动,形神合一,引得现场快门声连连。
曲艺社里,墙面挂满了演出照片、表彰锦旗,玻璃柜里摆放着奖杯牌匾,二楼的衣柜里存放了上百套精美戏服。“冈南村曲艺社1998年就成立了,这么多年来离不开村委的支持,包括场地、服装和设备等经费。”林玉清介绍,如今他们还融入了电吉他、大提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丰富了粤剧乐感,也希望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虽然曲艺社成员基本是村里退休老人,但也对年轻人产生了一些影响,有一位小时候经常来听曲儿的小朋友还考上了粤剧学校。”
蔡健威扛着狮头意气风发。摄影 | 陈伟文
做手工狮头、狮尾的亲子时光,一起传承醒狮文化。摄影 | 冯志敏
备受呵护的“小狮头”。摄影 | 陈志强
可爱的笑容,晴朗一整天。摄影 | 李志梁
孩子们威风展示制作成品,进行大合影。(上图:李景志,中图:于莉莉,下图:孙嘉彪)
“有武馆就有舞狮子,舞狮子的步法其实都是功夫武术。每逢过年过节、新店开张、新屋入伙等,舞起狮子寓意着吉祥如意。”在冈南村文化活动中心,又一次见到了蔡健威,他正在为孩子们介绍舞狮文化与历史故事。
活动室内数十组家庭一同参与亲子活动,孩子们纷纷拆开狮子头制作礼包,与父母一起制作起简易狮子头。裁剪、拼贴、挂上铃铛和“狮尾”,今年6岁半的蔡文峻在妈妈的指导下,迅速完成了狮子头的制作。他套上狮子头,惟妙惟肖模仿起舞狮动作,时而摆动“狮尾”,时而摆头闪动“狮口”。这一幕引得摄影师张广洋咔咔按下快门,他说:“传承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无论是武术还是舞狮,都可以感受到冈南村在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所付出的努力。”
冈南村沿河民居。摄影 | 彭磊铿
冈南村民生项目之自助图书馆。摄影 | 胡家庆
航拍民众生活的休闲运动场。摄影 | 胡家庆
绿树碧水,生态宜居。摄影 | 胡家庆
冈南村一处门楼。摄影 | 胡家庆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见习记者 黄靖怡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