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丨守望稻田,生活乃是刚刚好的模样
栏目:视频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21


一半田园,一半生活的桥头村
为什么是中山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
[点击视频↑↑↑]
感受小满时节田野吹过的风

小满

世界是一片深浅碧绿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站在三乡镇桥头村的田埂上,
眼前是一片
300多亩的稻田。

据村人称,自开村之时,
先人就在此耕种。如此,
村民与稻田相互厮守已有千年之久。

但稻田,已不仅是为人们
提供果腹之粮而存在,
它还是
中山生态文明的一处生动注脚。

桥头村,是三乡镇最早的村落之一,
也是中山第一个
“国家级生态示范村”。

今天的桥头,崇文重学依旧,
山水田园如诗,生态文明卓越,
美丽乡村之名远播。


△桥头学校旧址

这里,是三乡郑姓的始迁入地。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惠州路判郑菊叟从榕树埔迁此定居,取名桥头。村内仍现存八座郑氏宗祠。其中桥西郑公祠为五间三进的清代祠堂,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尽显岭南祠堂之文化底蕴,展现当地名门望族的架势,已被列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岚桥郑公祠

※※※※

小满时节,来到桥头,夏熟作物的籽粒正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

“桥头米”乃是中山四大名米之一,一年两造。 但此时,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我们的眼前仍是绿油油的一片。田园的背后是绵延的青山。



△山水田园,诗意栖居
从桥头村三悦书房顶层望见的景色

※※※※

初夏的天空晴朗,
云彩舞出曼妙的水袖。

玻璃书屋内,
书香、茶韵与流光相伴。

田野仄径上,孩童追逐、掬水嬉戏。




△中山最美书房之一,有意无意透着耕读意味

※※※※

岚桥郑公祠内的乐雅曲艺社,
传出铿锵咿呀的粤剧声。

刚散学的几个小学生循声进来,好奇张望。


△祠堂里的曲艺社

小舞台上,
老人们的专注与认真令人动容。
蚝壳墙边,
一把胡琴和着老搭档的清唱,
唱出岁月的沧桑,
全然不顾凡尘的笑闹。


△票友娱乐

※※※※

傍晚时分,天边流云夕照
南支渠边的凤凰似火
稻叶尖上牵几缕木棉飞絮
一只孤独的风筝仍在天空徘徊
田边有人吹响洞箫
劳作的人也准备洗脚上岸 


△村民自己种点东西,日西时分拿出来“交换”,
聚在田边村头大榕树下

※※※※

春夏之交的天地,
光与色是那么明媚鲜妍
游人,村人,散学的孩子,
外乡的打工人
都在这里慢下脚步,言语轻缓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千年前 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于城外求雨归来写下了这番景象。像极了此刻稻田边榕树下守着蔬菜果摊的小贩。

即便叫卖声已远去,阡陌交通依然热闹,有人在慢跑、有人在带娃、也有人在遛狗,还有人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天边的晚霞,发一会儿呆。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花看半开,酒至微醺

当“小”与“满”走到一起
乃是最好的生命状态

未到登峰造极的完美
却满载希望,汁液饱满


丨给时间一些时间丨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策划/廖薇 詹琪琳
◆文+/廖薇 李明海
◆视频/孙俊军
◆图+6/阿占
◆视频后期/孙俊军 易承乐
◆编辑:詹琪琳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2871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