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中山这十年(6)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中山乡村新动能
栏目:农业农村 来源:中山+ 记者 陈雪琴 发布:2022-09-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新品种引进、工厂化种养、流通渠道拓宽……过去10年,中山农业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10年间,中山农业从最初的小散户种养、线下面对面单一购买渠道,逐渐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农户还纷纷尝试新鲜事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探索销售新模式等,逐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

“新模式”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南区街道园仔山菌业培育房,走道两旁垒起十几层高的金针菇培养瓶。

“1万多平方米的培育房,全部进行数据化管理。”园仔山菌业创始人赖亚平说,培育房里面的空气、水分、光照等都经过严格把控,空气也都是充分净化后才输送进来,按照金针菇生长的“性格喜好”进行调节管理,所有生产数据也全部上传到数据库,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全过程,从单产量和污染率的成本关系,营收体系都能全程“掌上看”,完全实现了数据管理生产之路。


工人们对金针菇进行包装。记者 明剑 摄

2012年,赖亚平兄弟联手创业,创立了中山园仔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工厂化“种菇”模式。10年来,他们用工业自动化模式来种植金针菇,靠着工业化、智能化生产,该企业每天产出上百吨的金针菇输往全国各地,助力中山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黑色的养殖桶立在地面上,每个高1.7米、直径3米、水深1.5米,容量达10立方米。民众街道上网村的中山开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企业负责人罗强正在连片200个养殖桶之间穿行,拿起捞网,检视桶中刚投放的桂花鱼苗。

罗强介绍,基地的200个养殖桶,年产桂花鱼40万公斤,按照一亩空地上放60个养殖桶计算,这块地的平均亩产可达6000公斤,超过普通养殖户50%以上。养殖桶只是该基地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的一部分,养殖污水通过管网,相继经过饵料生物及低等经济动物培养区、辅助鱼类养殖区、挺水类经济农作物(水稻)栽培区、沉水植物栽培区共四级处理池。

从传统农业金针菇着手,赖亚平兄弟靠着敏锐的视角和先进的技术,用10年时间,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而位于民众街道的循环水生态系统种养基地,则是罗强用14年时间,破解生态养殖密码的实践。两个种养领域的新时代农户,都在各自领域上不断创新发展,而这种创新发展的农业思维方式,正是中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大数据”扩宽传统农业销售渠道

一个支架、一部手机、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横栏镇“探花姐姐”们便开始了带货日常。

近10年来,中山已建成华南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其中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横栏镇便是核心产区,花木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花木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现代化的同时,花木流通渠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入行十多年的梁焕玲,受到今年初疫情反复的影响,花木销售遇冷。也正是这一时候,横栏镇妇联推出“探花姐姐”花木导购员培育计划,教授他们通过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的形式,打开销售渠道。


“探花姐姐”在自家花木档口尝试短视频带货。记者 陈家杰 摄

与梁焕玲不同的是,从小生于花木世家的卢坤鸿,对于花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卢坤鸿把眼光聚焦在推动中山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希望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与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传统花木行业降本增效,解决传统花木产业结构、销售渠道、产品升级等园林行业痛点。

前段时间,“建行杯”广东省第二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卢坤鸿的德润“苗社”——“京东自营”模式的苗木集采数智平台项目入围半决赛。对于该项目,卢坤鸿有着明确的规划,“苗社”平台采用电商模式,辅以物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京东自营”模式的苗木代购平台,实现订货商城、农户管理、物流配送等“一条龙”服务,让传统农业真正搭上“大数据”快车,实现转型升级。除此之外,2016年8月,一款移动互联网科技建设的数字化平台“苗仓”在中山正式上线,这一数字化平台,发展成为“电子交易+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供应链金融”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1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正在逐步演变,从以往单一的线下销售模式,演变成全新的“大数据”时代。直播带货、销售服务平台的出现,更为中山广大农户开辟出了新机遇,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启了新的致富门路。

产业集群式发展激发乡村新动能

今年5月18日,中山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中山黄圃举行。按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分别以腊味和生鱼为主导产业的黄圃镇和三角镇将打造集种养循环及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产业数字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样板示范。

10年来,中山持续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农业特色产业。同时,中山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作社+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联合机制,培育一批组织联系紧密、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作用突出的联合体,传统农业也从最初的散户种养,逐步走向集群式发展。

据中山市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专业镇6个、专业村16个,市级专业镇7个、专业村22个;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47.55亿元,带动农户9.08万户,带动农户增收总额33.6亿元,户均增收3.7万元。


见习编辑 赖彤瑶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4818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