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珠水香山广府情——《广州大典》中山文献展火热进行
栏目:书香中山 来源: 发布:2023-01-10

展览名称:珠水香山广府情——《广州大典》中山文献展

主办单位: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广州图书馆  中山纪念图书馆

展览地点:中山纪念图书馆负一楼方成厅

近日,珠水香山广府情——《广州大典》中山文献展正在火热进行中!本次展览首次系统介绍了香山籍历史人物及文献著述和《广州大典》相关资料,虚实结合,图文并茂,内容详实。


香山(中山)概况

远古时代,今天的中山、珠海和澳门三市还是伶仃洋上的岛屿,后因多年泥土冲积,与大陆连为一体。在唐代至德二年(757),本地设有香山镇,属东莞县管辖。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七《岭南道一·广州·东莞县》记载“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朝廷回应陈天觉(今中山市石歧人,绍兴八年进士)的上书请求,始划出新会县东南濒海的黄梁都、乾务、古镇及东莞、番禺、南海三县部分濒海之地,设置香山县,县治石歧。1553年入据。乾隆九年(1744),清政府设立广州府澳门海防军民同知(通称澳门同知),澳门从此成为广州府直辖的一个特殊区域。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称中山县。1953年,始改划中山地段及原属宝安县的海岛合建珠海县,1979年改为市,1980年始建经济特区。

《广州大典》中的香山(中山)文献

正如冼玉清在《广东女子艺文考·后序》中所言:“大抵吾粤文风,以广州府之顺德、番禺、南海、香山为盛”。据广州图书馆编《广东历代著者要录(广州府部)》统计,香山县籍著者总数为411人,其中女作者15人。在这些撰(编)者中,不少属于黄氏、刘氏、麦氏、何氏、李氏等香山文化文学家族成员。

《广州大典》有关香山(含今中山、珠海、澳门)文献,据统计其中:经部,4种文献2位撰(编)者;史部,46种文献23位撰(编)者;子部,31种文献21位撰(编)者;集部68种45位撰(编)者(注:含机构编者1个);丛部,其中自著类丛书9种文献2 位撰(编)者,综合性丛书6种文献3位撰(编)者。



有关香山(中山)著述及香山(中山)刻印文献,《广州大典》史部所收文献现存版本最早者为编纂于元大德年间的《南海志》。该书残本所载录事司依次为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同《元史》所载元代广州路区域相同。这是现存方志中关于香山县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年间香山人容悌与首次修撰《香山县志》,之后成化二十年(1484)黄经在容氏旧志基础上增删修成新志,可惜两志书后来皆佚失。在明清时期,除历次修纂的《广东通志》《广州府志》都有关于香山县的文献资料外,《香山县志》留存至今者也都可见出几经修纂(民国时有续修)。

相比广州省城和商业重镇佛山,香山(中山)并非书业中心,刻印文献数量特别稀少。从《广州大典》所收香山(中山)刻印文献来看,主要为少量的家刻本。

《广州大典》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广州大典》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并组织研究编纂,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府)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府)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2005年4月30日正式启动项目,2015年4月30日完成编纂出版。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古籍研究保护中心、广州民国文献研究保护中心、广州大典编辑部)于2015年4月正式挂牌,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实物展示

展览现场展示《广州大典总目》、《广州大典概要》、《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广州大典》普及书系及相关成果等。



有道是:珠水香山广府情。香山(地域范围涵盖今中山、珠海、澳门)是珠三角广府地区后起之秀,在明代即崛起于岭南文化版图,与一般人认为的广府文化核心区南、番、顺相比毫不逊色,在清代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更是盛极一时、无与伦比。《广州大典》是留存广府文脉的“根”与 “魂”,其中即蕴藏丰厚的香山历史文化资源。

在2015年《广州大典》第一期520册出版后,涵盖明清以来香山(包括今中山市、珠海市及澳门)各类地方文献的《中山文献》第一、二辑共110册书(收录文献逾800种)接续推出,第三辑约50册据悉将于明年出版,从而拼接起散落海内外的中山地方古籍文献的完整版图,并成为中山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出版工程。

该馆收藏有《中山文献》和《广州大典》,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到该馆查阅!


▲位于3楼香山文献馆内的《中山文献》


▲位于6楼古籍阅览区的《广州大典》


编辑 高倩荷 二审 谢琼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3207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