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乡村理想生活!中山这家每年只开三天的书店继续营业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10-03

10月2-4日,2021年【72小时书店】在假日广场“开门营业”。这家每年只开三天的书店,今年以“重塑·乡村理想生活” 为主题,展现新青年、新乡村、新生活。通过一场展示中山乡村文化mini展览、一系列“乡漂”年轻人分享会、夜读等系列活动,展示新一代“乡漂”年轻人的生活和状态。

Mini展览
新乡村、新青年、新生活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村里的年轻人,如何书写“诗与远方”?
2021年【72小时书店】,以“重塑·乡村理想生活”为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展览,期待可以让更多人,在我们的乡村里,看见不一样的青年和生活。

展览内容包括:《梦想探索:把世界带到旗溪》、《拾忆记:城市应该有记忆》、《沙溪:说隆都话的洋气小镇》《微缩女孩秦诺》展览时间为10月2-7日,展览地点在假日广场二楼。

旗溪新村民
为什么在中山建农场?

成长于中原地区广袤平原上的郝冠辉(小郝),拥有美好的乡村童年。从高中时代开始立志做一个拥抱大地的人,大学毕业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农业的探索。
2018年初,他初次来到旗溪后,便觉得这里正是自己理想中的乡村模样。一番思考后,小郝选择留下来,开始负责旗溪生态农场的运营工作。
为什么他会放弃“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来中山建农场?
10月2日下午,旗溪新村民、旗溪生态农场主理人小郝分享了后工业化时代,他与土地的点点滴滴以及理想中乡村的模样。

夜读
今天的乡建,我们可以做什么?

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到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中国的乡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变化的表象潜入乡村的肌理,有些东西似乎并没有改变。那些根植于思维中的乡村密码,在一代代人的血脉中传递。
中国的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声浪中迎来了新机遇,有人从农村到了城市,但也有人正从城市回到农村。
“城镇中国”与“乡土中国”碰撞和融合,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在乡村如何聚集和实现裂变?如何构建乡土文化生态,重塑乡风文明?如何重现土地的价值和美好?谁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振兴的侧重点,因每一个具体的乡村而不同。
面对这些疑问,中山日报、中山+夜读栏目主持人冷启迪和两位扎根乡村的年轻人小郝、蕉农一起聊聊他们眼中今日之乡村,今天的乡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拾忆记
城市需要有记忆

寻·展古村落项目发起人、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黄丽雯老师说,城市需要有记忆......城镇化发展的大势不可挡,但守望乡土也要主动作为,让蕴含于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通过保护、开发、活化、创新老屋、古村落、民俗等,让更多的人记住并传承,乡村便不会真正消亡。

北望书屋
繁华闹市“传统文化”守护者

大学期间,“95后”年轻人赖冠杰就在筹划在自家旧工厂建北望书屋,这块土地恰好位于城市正在崛起的繁华中心区。起初家人不理解,又遭遇了父亲的突然离世,产业园面临亏损,都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块土地为什么不直接卖给地产商赚钱?为什么一定要开书屋?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对于赖冠杰而言,曾经海外留学的经历,更让他珍视传统文化保育的重要性,他在分享中称,他希望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同时还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2021年【72小时书店】以 “重塑·乡村理想生活” 为题,10月2-4日在假日广场,用一场mini展览和系列活动展示,看见更多新青年、新生活和新乡村。

10月4日下午和晚上还将举行两场精彩分享会,分别是《法学硕士扎根五桂山十年——我的“从农之路”》以及《一座民办学校的美学教育实践》,有兴趣的市民可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报名参加。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拍摄/凯鹏
◆剪辑/黄艺杰
◆编辑:黄艺杰 
◆二审:张鹏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0188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