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伟东:深耕机械研发领域14年丨致敬劳模工匠
栏目:要闻 来源:中山+ 记者 袁婵 发布:2024-05-0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5月3日上午,洪伟东一边抱着一岁多的儿子,一边与妻子聊着家常。这种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是他身心最放松的时刻。不过,一旦手机响起,他便会立马查看,遇到客户有疑问,就迅速放弃休息时间去处理。这一场景对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洪伟东来说是常有的事。

洪伟东出生于1988年,2010年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他从加工车间工艺员做起,14年来深耕机械研发领域,主导设计了“多层换热器自动托U成型设备”“商用五米UG型换热器成型设备”等20多种机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行业技术革新。洪伟东先后获得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2022年中山市十大工匠、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洪伟东。记者 余兆宇 摄

从行业小白到技术骨干

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洪伟东便进入奥美森智能装备公司制造部机加工车间实习。“虽然学的是机械专业类,但进入工作领域仍感觉陌生。” 洪伟东说,刚入职时发现工作现场与在学校课程很不一样,操作指令也不太懂,有时因操作不当甚至遇到危险。

为了快速适应工作,他在工作期间有不懂的问题就多向前辈们请教,同时也会利用空余时间查阅一些专业书籍,并在周末自学三维设计软件。

经历了3个月的实习期,他进入机械研发部工作。机械研发部是公司设计开发的核心部门,技术专业性要求高的同时,还要与销售、生产、总装、售后等多个部门对接,工作相当繁琐。洪伟东介绍,一个项目的完成可能要耗时一年。

为了离机械工程师这个目标更近一点,他主动去了解整个项目流程,只要有空便下车间去看设备安装、调试等环节。在项目安装、验收、售后调试过程出现的问题,他都一一记录,总结经验教训,供以后设计研发做参考。四年下来,他执行的标准常规类项目超过60个,也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转折点。

洪伟东介绍,曾经有一次执行葡萄牙客户的项目,前期按标准设备结构设计并已完成安装及调试,但进行样品试产时,却发现无法完成部分目标产品生产。此时,客户已抵达国内准备设备验收。在这紧迫的情况下,当时还是助理工程师的洪伟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晚上加班进行问题分析。随后,他采取按照非标项目的思路,通过三维软件结构模拟,最后确认了设备结构调整和专用产品动作流程方案。经历零件加工、安装,动作流程调整、改造方案落地,再经过持续十多天的反复测试,设备才达到技术指标。独立完成这次项目,洪伟东已从“行业小白”成长为机械研发部的技术骨干。

工作中的洪伟东。 受访者供图

“让需要人工的地方进一步自动化”

成为机械工程师后的洪伟东对自己要求更高,面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从不轻易否决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2015年,洪伟东负责开发设计一款可用于最长5米商用U/G型换热器的自动成型设备。“当时这个项目在行业里还没做过,对设备的兼容性要求很高,同时上料下料接驳工序输送过程要避免产品损伤。”洪伟东说,为了达到客户要求,他根据客户生产的每个产品要求,大约了设计近20套三维结构进行动作模拟,在模拟过程同步调整三维结构,总计耗时三个月修改才完成设计。

不仅设计,后面的安装售后环节也面临多层挑战。因该设备的整体结构为全新设计,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设备调试环节比较复杂,试产时出现了问题。收到消息后,洪伟东立即与电气工程师、售后工程师等同事连夜前往客户所在地,在现场分析原因后,迅速着手考虑解决方案,最终经过5次尝试调整,在凌晨3点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项目推进了行业内该类设备的自动化升级,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按照常规类的设备生产可能需要人工5至8个,而这台机器全程无需人工,同时原来10多分钟完成产品生产,现在3分钟便可完成。”洪伟东解释道。

细数工作“成绩单”,洪伟东主导设计了“多层换热器自动托U成型设备”“高速L/U通过式换器成型设备”等超20多种机型;他还参与了高速安全钳试验系统研制等重点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37项。

​潜心技术攻关,让他成为了行业专家。而年仅36岁的洪伟东,却不局限于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还会攻坚克难,突破行业难点,让机械装备中需要人工的地方进一步自动化,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