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之美,在其忧伤丨四季读书
栏目:人文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 发布:2023-05-06


-立夏-

丨书单丨

《中亚行纪》-[挪威]埃丽卡•法特兰
《忧郁的热带》-[法]法列维-斯特劳斯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意大利的黄昏》-[英]D.H.劳伦斯
《假如真有时光机》-[日]村上春树

 
 


五月,是中国的夏天开始的月份,阳光轻柔,盈满青春之气。几天假期,人们迫不及待地“出走”,可见对行走的热衷。这大概可归结为人的天性。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劝书呆子的话,实际上不如倒过来说——行万里路,还要读几卷书。

陈丹青说不喜欢读游记,赞同,如果你看的和我看的是一样的东西,差不多的感受,那就没有必要看你的了。而作家的游记则例外,很多都很好看,文字美妙、有魔力,不管是低调散淡的,还是深邃睿智的,抑或有独特视角的,都能通过文字的驾驭力很好地表现出来。《中亚行纪》就是一本极好的旅行文学,挪威的作者埃丽卡•法特兰有三重角色,记者、作家、社会人类学家,敏感、具观察力、思想性以及选取的视角,决定她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埃丽卡走遍五个中亚国家(五个“斯坦”)的角落,将这五国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风土人物作深刻的观察记录,同时关注女性处境,堪称一部非虚构杰作。


《中亚行纪》开篇提到的“地狱之门”,位于土库曼斯坦。当时作者在这片沙漠中迷路。(图片来自网络)

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三部曲《沿着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午夜降临抵达》,这两年大受欢迎,他也是这一类进入磅礴历史的漫游者,同样也是记者和作家。许多读《中亚行纪》的人会不自觉地拿着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一起读,如果非要说出哪本更好,我会把手放在埃丽卡的《中亚行纪》,难道因为她是人类学家就真显得不一样?恐怕是的。

另一位人类学家的著作《忧郁的热带》则是一本闪着思想光芒的人类学历史经典。也有人把之当作游记来看,亦有读者有趣地评论道:说它是游记,显然低估了田野考察的艰辛与深刻;说它是随笔,则折损了作为人类学经典文本的理性与严谨。


书在一开始附上几个部落的一批珍贵照片。上图:在皮门塔布沿诺河从事调查。下图:南比瓦拉族射箭的右手摆法。(图片与部分图片信息选自《忧郁的热带》)

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人类学宗师,这本《忧郁的热带》是他著名的思想自传,被称为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及人类思想的杰作。约略翻翻就能看到作者那种思想的深邃与独特性,还有作者的怪脾气。开篇第一句就说:“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然后是大段的作为探险家的自我怀疑,但言辞间又充满思辨性,又像只是一种引人发笑的牢骚。就算不看这些,光是他亲访的那条路线,你这辈子都不可能走的路线,就值得去跟随他深入体验了——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开篇附的多张当地部落的图片能把人先震慑住。在法国文化中,列维-斯特劳斯这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地位并列。

还是陈丹青在他的《无知的游历》里提到:“木心先生上文学课,常会说,今后诸位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的人物与史迹,有备而去,才是幸福的出游。”于我而言,还是愿意跟随作家。读小说,就可以领略一地的社会风情。作家就是文笔优美的人类学家。看了沈从文,游走湘西之前你早已神游多遍了。北京读老舍,哪怕那是从前的北京。去日本,读川端康成就不会错。要是作家写的城市记忆,那就更直接了。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除了作家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领着读者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作者同时甄选450幅照片,直观地感受一部个人历史及伊斯坦布尔的忧伤。


美景之美,在其忧伤。——阿麦特·拉西姆
(开篇献言)


“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时会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随时都能漫步在博斯普鲁斯沿岸。”(图片及图片信息均选自《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至于D.H.劳伦斯的《意大利的黄昏》,一部域外游记,迷人之处还是文字的如诗如画。美丽的文字,哲理的沉思,令人过目难忘。

如果不想整天沉重伤感,那就看村上春树的《假如真有时光机》,来一趟轻轻松松又不失意义和趣味的旅程,游走七国十一地,开眼界,看趣闻。村上是生活的高手,写音乐、写旅行、写跑步、写T恤,都有点意思。作家,总是有趣的保证。


村上在跑波士顿马拉松(选自《假如真有时光机》)

-文/阿占-

-你,四季皆可读-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谢琼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