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只佬”库充村春游丨节气风物记
栏目:人文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 发布:2023-04-05

△库充村春色 [点击视频↑↑]

 

清明
【三月三,狮头马鲚随街担】


-我是大老师,曾是一名柔道运动员-

※※※※

丨大只佬-库充村游记丨

我叫杨春蕾,对,就是一朵将要打开的春天的花。

我1990年生,是一名柔道运动员。1米9,240斤。以前他们都叫我“大个”,后来学生们叫我“大老师”,就都这么叫了。

我来自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以前我家就住在古城的四合院,后来才搬出城墙外。 

17岁那年,我被招进中山体校,两年后进入省队,随后进入国家队。

目前我是柔道黑带,巴西柔术棕带,我也是国家一级运动员。

我10岁后练柔道,之前就是一个“死肥仔”,常被人欺负,家人于是送我去体校练习柔道,强身健体。

体育成就了我,我拿了很多奖,也代表过中山拿过冠军,第十三届省运会柔道的金牌,后面进入河北省省队,再去国家队,得过河北省冠军,拿了四次全国第三后,我就退役了。回到中山上大学。我喜欢中山,只想在中山生活,没有第二个想法。这个城市安静,温暖,我跟它感情深厚,它培养塑造了我。

如果现在顺着海岸线游泳,年底的时候就可以到渤海湾。距离遥远,但在我心里就是有这么根长长的线连着。 

我深爱中山,人很友善,大家都对我很好,又有很多好吃的。前些天,我去逛了库充村,就是这么个印象。新与旧,忙与闲,人情味加上乡土饮食,融合得那么丰富,如此有趣。


丨在库充老街坊梅姨家里,看梅姨家公当年亲手做的灰雕

丨初一·十五全村齐饮如意茶

从中山路的库充牌坊往南沿着库充大街,经过两个十字路口,便可直抵库充村口大榕树。村口那里简直是村民的生活中心,这里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本村人,外地人,可以听到不同的口音。库充人说石岐话,我努力听着,能听懂一点,平时大家跟我说普通话的多,所以我学广东话学得并不太快。

我还是沿着库充大街往前走,在一幢碉楼前驻足,这里有个大妗姐工作室。我很好奇是什么,便走进去看。我是从后门的厨房进去的,先是一股甜甜的味道,来自左边一个柴灶上烧着的一锅东西,汤?粥?一位女士迎面过来,“你好!”她用广东话向我打招呼。一两句聊过之后,她就很热情地向我介绍这里。她就是大妗姐卿姐,主业做大妗姐,同时和人一起制作供应地道小吃。


 丨卿姐是一名大妗姐,刚煲好她拿手的如茶

她反应相当快,一说大妗姐,立马给我“翻译”,“大妗姐就是喜娘。”我马上懂了。她给我介绍正在做的点心是栾樨饼,现在应季,栾樨是本地一种植物,清热解毒。我以前也吃过,是本地人喜做的一种甜食,香香的。卿姐说有时会用栾樨混成糯米粉皮做茶果,今天她没做茶果,做了角仔。她指指那边刚蒸好的一盘白色的角仔,让我尝尝,我不客气吃了一只,太好吃了。我第一想起了我最熟悉的饺子,寻找这两种有点像又不像的东西的异同。卿姐给我看原料,“沙葛——这两只超大超靓!”“萝卜干——灵魂!”“几样东西切丁,猪肉切丁,调味,炒香,就可以拿去做馅料了。”


 丨卿姐和拍档做的点心小吃,从上至下:栾樨饼;制作茶果;角仔;刚出炉的咸甜茶果

卿姐领我转到前厅——她的大妗姐工作室。这里是一间挨着碉楼的老屋,陈列了一屋子的传统婚庆物品,甚至有一顶红花轿子。“是旧时婚庆要用的东西,很多现在也在用。”卿姐介绍,“这里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传统婚庆习俗博物馆。我自己有地方,我就用来存点东西,这里所有物件都代表着喜庆和美好,我做这一行,对它们充满感情。”卿姐指着照片墙,“这几个是我们同行的几个好姐妹,我们定期就会聚聚,像办沙龙一样切磋交流,维系感情。这些促成我这间工作室。点心是我做婚庆的副产品,因为我看见茶果茶食在婚庆嫁娶中必不可少。”


 丨如茶,即如意茶,是普洱茶底,库充特色,逢初一和十五库充人必煲,全村分享

“我的如茶煲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下红枣,过来看!”原来刚进门时那煲东西就是如茶。“库充人逢初一、十五都会煲如茶,如茶就是如意茶,每个月这两天会煲好带到祠堂去,敬敬天地祖先,然后大家一起分享。”待如茶煲好,卿姐请我吃一碗,我吹着热气,稍凉后两下就吃完了,好吃!是糖水,有各种豆子,最特别的是姜的味道很浓郁,而且真的有茶,用普洱茶一起煲的。据说这是库充特有的茶,村民这样喝的时间很长了。我想这种解渴消暑又能补充体能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从前村民下地一种最好的食品及饮料。而在大妗姐这里,这种甜甜蜜蜜的糖水又是那么的恰当。


 丨看叔叔印栾樨饼

※※※※

丨侨屋翻出趣物之一:90年前《清明省墓部》

前面有家书屋的主人远攸这时也过来吃如茶,在中山我有几个圈子,柔术圈,美食圈,文艺圈,远攸是我文艺圈里一个朋友的朋友,她的书屋开了可能快1年吧,她不是本村人,但在她的朋友圈里有好几个朋友在库充有工作室,有搞户外运动的,有做音乐的,有做青少年禁毒公益的。这位做公益的朋友是一位警察,很早就开始负责库充片区,他是远攸的老朋友,叫阳光,在现在书屋斜对面的碉楼里做了一个展厅。展厅所在是库充“双子座碉楼”的2号碉楼,两座碉楼并肩而建,比1号碉楼略矮,体形也要小一点。1号碉楼是全村最高的碉楼。作为侨乡,库充的碉楼是很多的,现存大大小小有24座,曾经有30座之多,最早的建于民国初年。


 丨库充村目前有24座碉楼,这是最高的库充中街1号碉楼,民国期间由加拿大华侨建造

我爬上2号碉楼顶上,春天的风打在面上柔柔软软。我从那一个个用于瞭望的小洞望向村子,忽有一种说不清的熟悉的穿越感。我打了一个激灵。这种以前用于把守防御的高楼,有一种感觉极为熟悉!对了,我来自山海关啊,天下第一关,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类特殊的建筑物,过去大家建造使用都是出于一个目的:保家,卫国。


 丨路过远攸的拣阅书屋

远攸的书屋名叫“拣阅”,书都是她发动朋友捐来的。因为和阳光熟,她也来到库充村,收拾了一幢平房,有户外空间,有茶室,非常写意。远攸一般周末都会在,她说年底她就退休了,到时她将可以每天到这里,与书为伴,守着这村舍的一隅,她充满期待。

在书屋里,有一箱特别的资料,是近百年前本地的各种文书的复制件,如《鲜鱼行联顺堂人寿部》《沙岗墟关康二庙长生社会部》《南区四堡东林长生社寿金章程簿》《清明省墓部》(封面书写时间:民国廿一年三月十七日)等等各种各样。两年前的元旦,阳光叫上远攸等一众本土历史文化爱好者,在库充村史馆看刚从一幢侨屋那里找出来的许多旧资料,大家在那新年的第一天兴奋地发现这全是异常珍贵的本地历史文献资料,等一段时间冷静下来后,屋主决定把资料的绝大部分捐给中山市博物馆,受赠方复制了三份给捐赠者留存,其中一份给村中保存,一份则放在书屋里。


丨这些老旧的文书资料(上图为复制件),原件曾存放于库充一幢1936年落成的侨屋中,其中的近180件实物由在加拿大居住的所有权人委托看管人陈姨捐赠中山市博物馆。 上图展示为本地一本《清明省墓部》(民国廿一年三月十七日),清明省墓支出的项目及费用。

真是有意思的地方,有意思的人。现在这幢侨屋由屋主住库充村的侄儿夫妇接管修缮,做成了一家咖啡馆,就叫侨屋咖啡,今年才开张。小夫妻平时要上班,业余才过来打理经营,非常随性。我那天中午路过,正好碰见夫妇俩午休过来整理打扫,于是我进去喝了一杯。我在二楼坐下,这幢屋子里头的花板窗户等保存尚佳,简直就是封存的民国味道,不需要刻意营造。屋子采光通风都好,是我见过的采光最好的老房子。女主人端来咖啡,还配一小碟三稔包,我知道这是中山沙溪、石岐一带的小吃,由杨桃肉配姜丝等腌晒而成,配那手冲咖啡是一绝。



 丨宝藏侨屋现由屋主亲属接管做了一间“侨屋咖啡馆”,里头的装饰构件保存完好如新

我跟女主人聊天,她带点外地音,应该是嫁来库充村的吧。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这儿,她说库充太漂亮了,在她眼里每个角落都很美,而外面的人知道的并不多,她觉得有点儿浪费,希望更多人珍惜。

我特别理解这位女主人的表达,珍重古迹,是人人的责任。


 丨图1:库充航拍 图2:碉楼与闸门

丨香山建县第一人,归宿在库充

我才知道库充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871年前(宋绍兴二十二年即1152年)建香山县的伟大人物陈天觉,其墓就在库充后山。陈天觉立石岐仁山为县城后随即建议办学,于1156年首捐重资于莲峰山麓建学宫,开创香山县文教事业。现今,学宫仍存零星构件遗痕散落石岐旧城中。

清明省墓时节到来,在陈天觉公祠每年此时都会有隆重的纪念活动。鉴于陈天觉在大香山的特殊地位,近年除了宗亲的参与,陈天觉公祠理事会极力欢迎社会各方人士前往参与纪念活动。清明节当日,是库充村内祠堂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丨图1:陈天觉公祠 图2:吴氏宗祠

我在祠堂里看陈列的库充村历史及老照片,看见昔日库充的优美田园风景,其中有几张库充市场的变迁图,从一个村子里的市集三易其址最后蜕变成如今繁华兴旺的库充市场。当我从库充村出来,便去市场逛了一圈。在市场里,什么都能看见,人生百态,四季变化。

清明时节,大量的荞上市,我在烧腊档买了15元烧肉,一转身就见一野菜档有荞卖,还有艾、鱼腥草、车前草以及许多我不认识的野菜。一问档主夫妇,原来他们就是库充村人,1993年开始卖菜至今整整30年。我刚才在村子里读到的库充市场变迁他们全部经历过,真是“荞”(巧)啊!档主教我现在荞炒河虾最当造,我于是去找河虾,果然大量又鲜活。

“三月三,狮头马鲚随街担。”我的文艺圈朋友教我唱,我学会了,也在此时的市场验证了这时节这些鱼获的丰盛。


 丨买段烧肉炒荞;买把鲜花想念

-中山童谣-

《嗳姑乖》
嗳姑乖,嗳姑大,
嗳大姑乖去后街。
后街有啲乜嘢卖?
有鲜鱼鲜肉卖。
卖唔哂,
安落眠床头被老鼠拉。

《三月三》
三月三,狮头马鲚随街担。


※※※※

统筹策划:阿占 舒饭 孙俊军
编导:舒饭丨采写:詹琪琳
图片- 视频摄制:孙俊军丨设计:陈思理
翻译统筹:廖薇丨翻译校对:Donald Kepple

童谣配音:杨泊霖 杨静琳
出品:中山日报-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冷启迪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