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迹”行 游中山丨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历史故事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1-09-2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言听“迹”行  游中山

用声音探寻历史,用故事传递真情。欢迎大家走进中山市博物馆推出的全新栏目“言听‘迹’行 游中山”,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是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历史故事。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南朗村南岐公路亨美山路东侧,建于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该纪念碑坐东向西,建筑占地面积约55平方米。碑体由青砖砌成,外表覆盖石米、灰砂,高约4.5米。碑体正面阴刻隶书“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民国三十六年春立”等字样。基座为两级台阶,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为3.3米。是为了纪念两次横门战斗中的阵亡将士而建立。

19381021日,广州沦陷,南海、番禺、顺德、三水、佛山、江门等地相继失守,中山腹背受敌陷入险境。1939年春夏间,日军先后进犯中山南端的淇澳、唐家湾等,企图入侵中山,但均遭到中山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而未能得逞,日军遂将目标转向东西两面进犯中山县境。

横门岛又称马鞍岛,当时是横于横门水道口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19397月上旬,日军出动400多兵力占据了该岛,并以此为基地开始实施入侵计划,此后横门及周边一带再无宁日。

1939724日至30日、97日至20日,日军出动舰艇及飞机大炮,两次进犯中山横门沿岸。中共中山县委主动与国民党中山县当局紧密合作,共同守卫横门。国民政府中山当局组织守备队多支队伍作战。中共中山县委以“抗先”的名义,成立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还从各区抽调“抗先”武装队员,组成100多人的武装集结队,支援横门前线部队。全县各地的“抗先”、乡警队、民众武装、妇协等组织宣传队、救护队、担架队、运输队、慰问队,到前线开展支援抗日工作。中山人民齐心协力,奋勇杀敌,两次均击退日军,最终守住横门,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抗日的斗志和信心。

1947年,中山县政府为纪念横门保卫战中,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而阵亡的将士,修建此碑。该纪念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这座丰碑虽然没有一张烈士照片,但却凝聚着成百上千的英魂,传承着动人的红色记忆。春去秋来,无数后辈们来到碑前,倾听松涛,仿佛听到了当年抗日将士们的“集结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硝烟虽然远去,但先烈们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关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历史故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朗读者:闫政(中山市博物馆)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市博物馆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