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的《消寒图》
在民间,有从冬至那天开始“数九”的习惯。每过九天,算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结束时,已是“九尽桃花开”,转入春天,天气也暖和了。小时候读过的课文中,就有“数九寒天”之说。
记得儿时在乡下,邻屋有位二叔公。其实也不是血缘很近的亲戚,只是同一宗族的长辈。他略通文墨,人缘又好,大家都很愿意亲近他。我们时常跑到他家的地坪或厅堂玩耍。
印象很深的是,每年冬至这一天,二叔公都会在厅堂神龛旁挂一幅梅花图。这幅画并未完成,只是画出梅枝和用墨线勾描出八十一朵梅花的轮廓。之后每过一天,二叔公就会给一朵梅花染上颜色,天晴染红色,天阴染粉红,下雨染浅黑。我们一群孩童,经常饶有兴趣地跑到二叔公家看梅花图,问二叔公今天的梅花应上什么色。日子一天天过去,上色的梅花一天天增多,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八十一朵梅花就全上色了。这时,门前的梅花也与屋里的一样,全开了,日子也温暖起来。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梅花图又叫作《九九消寒图》。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有诗曰:“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二叔公的日子就是这样,在消闲、娱乐身心中度过,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这幅梅花图完成后,二叔公还能根据图上梅花颜色的数量比例,推测出这一年雨水的多寡。村里的农民在耕种前,也会问问二叔公,今年宜种什么、何时播种、何时收成等情况。这《九九消寒图》一直挂到下一年立冬,那时二叔公又会重新描上一幅新图,在冬至这一天再挂上。
听说在北方也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繁体九字双勾描红书画,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原理与梅花图相同。另外,还有雅致的九体对联,上联写“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颇觉有趣。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诗书农耕文化。
◆朗读者:杨凯琪
◆作者:孙幸
◆图片:网络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 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