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预计超10亿元,马鞍岛上这个博物馆将带你“穿越时光“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0-12-02

12月2日,榄菊大湾区博物馆(暂定名)项目正式与翠亨新区签约。公示信息显示,预计总投资超10亿元的该项目将落户马鞍岛最南端,建设起止年限为2021年-2024年,将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

几年之后,榄菊大湾区博物馆将以怎样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年9月,榄菊大湾区博物馆概念方案设计竞赛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函,引起国内外众多知名团队的关注。

“穿过一条古代场景的‘时光隧道’,一束光打下来,一件神秘青铜器展现在眼前,立体声音影像技术将展示它的历史。”榄菊集团董事长骆建华生动地向记者描述,博物馆将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标建筑,同时还将大胆运用前沿科技,用群众更易接受的全新方式展现华夏文明中的重量级文物,创新的模式和充实的内容,将有望填补湾区博物馆领域的空白。

亮相故宫的藏品将入馆展出

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要求,博物馆藏品总量应在300件/套以上、藏品总体价值特别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

对于藏品的要求,骆建华并不担心。在他的私人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从国内外知名拍卖机构拍得的珍贵回流文物。

2018月9月30日,“榄溪萃珍”首届小榄古董珍品展开幕,展览主要策划人及展品主要提供者榄菊集团董事长骆建华首次以鉴藏家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近140件横跨3000年中国文明史的稀世古董珍品亮相,引起轰动。著名学者王贵忱赞叹这场展览为“岭南之光、古董之光”。

10多年前,在一次北京举办的拍卖会上,骆建华一次拍下了5000多万元的拍品,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是一尊誉为“东方维纳斯”的断臂佛像。

在私人博物馆里,骆建华翻出手机中一张佛像特写照片,对着“东方维纳斯”向记者介绍,“东方维纳斯”代表着十一世纪雕塑艺术的较高水平,也因此受到故宫博物院关注,曾被借去参展。30多年来,他专注收藏,从未卖过一件藏品,个人藏品过万件。当天记者参观的博物馆,展示的藏品仅为他所有藏品数量很小一部分。从骆建华的藏品手册上可以看到,西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家一级博物馆都曾借他的藏品展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14年前后,我就有了建博物馆的想法。”骆建华说,原本他计划建设一个中型博物馆,但这个目标随后“长大”了。在他看来,国家对文化自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山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建设水平应当与马鞍岛的发展定位相匹配。艺术品是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推动文博事业发展已成为业界的历史使命。

骆建华说,博物馆项目将围绕华夏五千年文明这条主线,以他个人30年的藏品为“主力”,按历史和地域等领域不断补充完善内容,展品将涵盖青铜器、佛像、陶瓷、玉器、牙角等品类,其中还将设置岭南馆和中山馆,以馆中馆的形式呈现。博物馆将积极吸纳民间藏品,搭建展示平台,为中山乃至周边地区营造良好的收藏氛围。

融入科技可体验密室探宝

在国内,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运营的民营博物馆少之又少,除了建设建筑主体,还要要配备专业物业、专家、安保等团队,严格遵守人流量、一级文物数量、学术论文等指标,需要承担巨大的运营负担。

“我们信心是坚定的,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们一定要走好。”骆建华说。

今年8月初,榄菊集团将榄菊大湾区博物馆设计竞赛的主题设为“湾区共享·最美映象”,面向全球设计师、企业、高校学生等进行公开招募。

消息发布后,有100多个单位或个人参赛,其中包括国内知名的专业机构、院校和设计公司。11月11日的评审会上,上海同济开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作品《莲•一花一世界》获得了专业组金奖。


▲作品《莲•一花一世界》

“如果我们同样用传统的展陈模式,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骆建华认为,除了特色鲜明的建筑硬件,博物馆的软件也非常重要,未来的博物馆必须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青铜器是我们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文物类别,该怎么介绍呢?骆建华举例说,博物馆将充分应用5G、AI、VR等技术,打破传统布展方式,打造一条模拟古代生活场景的“时光隧道”,通过声光电等立体的影视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文物的历史,同时增加趣味性,提升群众的体验感,参与者不仅可以体验馆藏重器的模拟制作,还可以参与墓室探宝等环节。

“为什么像鸮卣这样精美的青铜器,我们至今无法超越它的工艺水平?”骆建华继续介绍,从“时光隧道”里“穿越”一次,就可以了解青铜器的前世今生,就能知道鸮卣是王家器物,是倾全国之力打造,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以礼治天下的重要标志。也可以熟知不同青铜器的不同用途,了解青铜器的详细历史。

“必须要创新,一定要在博物馆领域中做一个创新者,创新者才能变成引领者会”骆建华说,相比成熟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他们反而有后发优势,可以用新技术满足群众的新需求,他有信心把最传统和最现代结合起来,搭建传承中华文明的“时光隧道”。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隋胜伟
◆图+2、视频+1/记者 黄艺杰 
◆编辑:沙玉兰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0399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