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抗日杨家将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0-10-1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抗日杨家将

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古,他们忠肝义胆,舍身为国的精神至今还被人称颂。在中山翠亨村也有那么一个杨家,其叔侄三位先后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就是杨日韶、杨日璋、杨维学。其中,杨日韶、杨日璋一家八口全部参加抗日工作。

杨日韶∶献身抗战的杨门英烈

杨日韶,1936年毕业于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三乡谷镇光后小学任教,加入谷镇文化界战时服务团的抗日群众团体,更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上半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九区从事抗日工作的县抗先第二工作队的杨日韶被调往梁伯雄大队,出任大队副官的职务。不久,党组织为进一步加强这支队伍的领导,委任杨日韶为副大队长。1940 7月,杨日韶任中山抗日游击队中队长,1941年任九区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

1942年,日、伪军乘九区主力部队转移到五桂山之机,向中山三九区进行的搜索、扫荡,妄图消灭三九区的抗日力量。5月,为扭转中山的抗日形势,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夜袭阜圩。在夜袭阜圩的战斗中,谭桂明和中队长杨日韶负责带领火力队占据堤围,掩护突击队过河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杨日韶不幸多处中弹,身负重伤,但他仍把着机枪向敌人射击。后在游击队的火力援助下,战友才把杨日韶抢救出来。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杨日韶的腿部流血不止,又染上了破伤风,在抢救途中流血不止,壮烈牺牲。

杨日璋∶弃教从戎的中山抗日杨家将

杨日璋,是杨日韶的弟弟。其早年在石门小学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抗日事业,进行抗日宣传。不久,他被中共地方组织选定为秘密交通员。1941年,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九区成立,其兄杨日韶任九区梁伯雄大队副大队长兼中山抗日游击队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杨日璋便拜别爹娘,离开了石门小学,到中山九区参加武装部队,易名为杨章。

杨日璋参军后,先后参加过夜袭下栅、唐家、前山、南屏、南朗、翠微、张溪等十多次战斗,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出色完成任务。194310月,他被提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19441月,他改任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仲恺中队队长。

1944415日,杨日璋中队与二区中队联合再袭击石鼓附近张溪伪护沙队第十五中队。杨日璋负责主攻敌营梁氏宗祠,二区中队负责火力掩护。当晚,杨日璋率领队伍秘密接近伪护沙队的营房,迅速埋伏在祠堂两侧。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杨日璋发动冲锋。

在战斗中,一颗从对岸射来的掷弹筒弹恰好撞在祠堂侧的榕树上爆炸了,杨日璋被反弹的弹片炸至重伤。祠堂里的敌人乘机向游击队疯狂射击。为了保存实力,游击队迅速撤出阵地,战友们用小艇飞快地运送杨日璋去游击队的秘密交通站治疗,但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杨日璋于416日凌晨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

杨维学∶残身赴国难,烈火中永生

杨维学,是杨日韶、杨日璋的叔父辈。其原为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在党的召唤下,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入党后,他一直在翠亨一带负责党的地方工作。他右手残疾(断去手掌),执笔写字、执筷吃饭都要靠左手,而且视力低弱,要佩戴眼镜,晚上走路非常困难。但他身残志不残,抗战信念坚定,长年跋山涉水,

靠双腿走遍穷山僻岭,把抗日的种子播撒在中山各个角落。19448月,按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杨维学在中山五区负责建设民主乡政工作。他经常住在凤凰山区的东溪村,不辞辛劳地工作。在工作中,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广大群众在黑暗中得见光明,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杨维学的宣传动员下,当地群众踊跃地支持抗日剿匪,自觉为游击队带路。

194412月的一个晚上,杨维学按预定计划赴梅溪村开展民主乡政活动。途中,不幸被日军伏击而被捕。被捕后,他被押解到拱北审讯。尽管日军几天几夜对他进行严刑拷打,施用各种酷刑威逼他供出共产党和抗日军队的情况,但他视死如归,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日军无可奈何,,把他转移到下栅外沙,将他吊在松树上,用点燃木柴火烧身的残酷手段逼供。这位铮铮铁骨的抗日英雄面无惧色,在火光中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


◆朗读:陈秋滢
◆图片:中山出版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挺起钢铁的脊梁:大革命及抗战时期中山红色故事》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