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叉吃猪乸菜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0-09-0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用刀叉吃猪乸

在岐江边一家星级酒店的豪华食府里宴请北方来的贵客,最后一道菜是按位上的,每人一份,配有刀叉让客人自己动手享用。客人是见惯大场面的人,不敢说是遍尝天下美食,但也是熟知中华名菜。那天他对前面几道主人费心张罗的中山名菜,感觉得出他是礼貌性的赞美,但压轴的一道,却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且让我先描述一下这道菜:碟上是一条十多厘米长、四五厘米宽、一厘米左右厚的东西,通体青翠碧绿、晶莹如玉,伴有浓色的豆豉鲮鱼碎肉酱汁。享用时自己动手用刀叉切成一小块往嘴里送,先是浓味甘香,跟着带有稔中有爽的口感,最后又是一种蔬菜特有的清甜滋润。在肉腻酒酣的宴会最后,这无疑是一道绝佳的“回魂菜”。

在客人大肆称赞并好奇追问之下,怀旧一番就成了宴会压轴的精彩。

其实,那道菜如果是请中山的老人家吃,他一定会认为你在忽悠他。这种蔬菜中山土名叫“猪乸菜”,名称极其不雅,而且早年的人们不吃,是用来喂猪的。据说,母猪吃了生长快且产仔多,故名。试想,给猪吃的东西能用来孝敬老人?这样的“贱货”,又能好到哪儿去呢?但现代人如果仍是这样理解,那就一定是大错特错!“猪乸菜”,本地人叫得好听一点叫“削菜”,那是因为它有点涩味,很能消油清肠胃。其实它的标准学名叫“叶添菜”,又叫莙荙菜、牛皮菜、厚皮菜、光菜,后来广东人讲究意头简称为“君达菜”、“官达菜”,官达财通之意。

猪乸菜在中国是一种外来蔬菜,它是欧洲著名藜科甜菜的一个变种(在南美蔗糖未传到欧洲时,欧洲人尝到的甜味仅来自于甜菜)。它原产于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左右从阿拉伯传入中国。也许是气候原因,传入中国后其甜味大减。

猪乸菜按叶柄的颜色分为白梗、青梗和红梗三种类型,我国农家以青梗栽培较为普遍。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新品种有尼泊尔的白梗和英国的红梗,是菜用、饲料、观赏等多用途品种。它们栽培容易,产量高,可多次剥叶采收,供应期长。在中山,春天是吃此菜的佳令。

老人家之所以对猪乸菜耿耿于怀,那是因为猪乸菜极易生长,成熟后每隔一两天就可以轮番收成。20世纪50年代经济困难时,粮食短缺,它成为“瓜菜代粮”的佼佼者,作用得到超常发挥。在春天青黄不接时,人们几乎一日三餐都以此代饭,更寄望人能像母猪那样,多吃此菜,快肥快大,多子多福。有此经历的人,你想,能对猪乸菜有好印象吗?

其实,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猪乸菜富含还原糖、粗蛋白、纤维素、胡萝卜素和各种维生素及人类需要的矿物质,是一种优质高产蔬菜。中医认为,猪乸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作用,能益脾健胃,补中下气,止痢、解肠风热毒等,属于传统草药。本地老人也有传统秘方,小儿出水痘时,用猪乸菜煲水冲凉,消痘效果很好。

不过猪乸菜也有它的弱点,菜叶有些涩味,梗带有一点类似泥土的气味。而民间大厨有一绝招,就是煮猪乸菜不要与铁器接触,这样可去除那些怪味。春天的猪乸菜青绿肥厚,用手撕掉皮丝,掐成小段(不能用刀切),再用沙锅大水猛火清灼,沾上豉油熟油后,吃起来爽脆清甜无渣。如果不喜欢太过清寡,加足料头浓味烹调又是另一妙法。

现时猪乸菜能做出不少新潮美味佳品,如加豆酱或鹅肝酱煮、用肥牛焖。至于用刀叉享用,不知你有无兴趣?


◆朗读:郑晓红
◆图片:网络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