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蕉的愁绪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0-08-2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大蕉的愁

若要问:芭蕉有几种?除了当做水果食用外,还有什么吃法?估计新中山人能答得上的并不多。芭蕉是中山传统的主产水果,其中茂生香蕉远近驰名,中山出产的系列芭蕉,曾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但外人只知道香蕉一种。

其实,中国习惯上依据芭蕉的茎、叶、花、果的形态区分为香蕉、大蕉、龙牙蕉与粉蕉。全世界芭蕉有一百多个品种,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食用芭蕉的记载很早就见于希腊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就见过香蕉。哥伦布发现美洲后,香蕉从加那利群岛引入新大陆,不久扩展到其他地方,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芭蕉属高热量水果,营养价值颇高,在一些热带地区芭蕉还作为主要粮食。

中山是鱼米之乡,很多人也喜欢吃蕉,但用蕉充饥,那是很遥远的事了。从父母口中曾听过,在旧社会和经济困难时期,有过用蕉、蕉蕾、蕉树充饥的日子。笔者这一代,记忆中童年曾参加“忆苦思甜”活动,吃过一次蕉蕾粥。近年,到乡间寻美食,也多次吃过蕉蕾粥,不过是用鸡肉丝煲成的,已无忆苦之意,纯粹是在寻美味。近日,在石岐兴华街一小食店,试过一款“招财进宝粥”,招者蕉也,“进宝”乃“进补”谐音,因为有鸡。这例粥实则“青大蕉鸡丝粥”,一股忆旧情绪应景而生。

大蕉的愁

,中国古称芎蕉(是因果型稍弯而得名)、甘蕉(因味甘香甜而称)、农蕉。中国人不但食蕉历史悠久,而且有浓厚的芭蕉文化情结。古诗里,与芭蕉有关的真不少。同题《芭蕉》,李清照这样写:“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杜牧的意境也差不多:“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写完《芭蕉》,杜牧似乎还未尽意,又在《雨》中写道:“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古人常常将芭蕉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商隐有写:“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的《长相思》更写道:“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如此多的芭蕉离愁诗句,不知是否与古人喜欢在花园庭院、墙角窗边、假山水畔广为栽种有关。至于古代的文人画里,蕉叶婆娑,更是比比皆是。

幸亏,我们现在还常能听到的广东音乐名曲《雨打芭蕉》还不至于太过凄凉。其曲式流畅明快,旋律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乐句互相催递,短促而轻快,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芭蕉的意境总与惆怅相连,也许是与其特性有关。从中医学角度看,芭蕉味甘性寒,特别是大蕉,可清热润肠,这种瘦涩的特征与离愁的感觉相似。未熟的青大蕉碱含量更高,清热通肠便的效果特好,但青大蕉涩口难吃,

民间于是将其用来煲粥。将生硬的青大蕉,去头去尾连皮横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厚片,加凉水与米、赤小豆一同煲煮,不要搅拌,粥好时大蕉皮肉不散开。为了使粥品味香不涩,现时人们会加入鸡丝,必要时还会加一点糖调味。这时的粥品口味清淡洗肠,大蕉口感松粉,并无涩味。

旧时人们吃鸡,已当进补了。现时的“青大蕉鸡丝粥”,清热去积洗肠胃,为人们清除掉过多的脂肪,无疑是用“蕉材”为身体进宝了。这与西方人认为香蕉有减肥效果而称之为“快乐水果”是一样的道理。


◆朗读:候凤莉
◆图片:网络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启动防汛(防暴雨)III级应急响应
原创 17581人浏览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