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学生运动的锻炼,一批革命战士茁壮成长
栏目:岐听 来源: 发布:2020-06-2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经历学生运动的锻炼
一批革命战士茁壮成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织十分重视青年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育年运动决议案》中指出青年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应从一般的学生运动引导育年学生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在中山,一大批青年骨干在学生运动中茁壮成长,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新学生社中山分社成立

新学生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年团)广东区委的外围组织,以向年学生进行革命宣传教育为主。其时,中共组织在广东青年学生中的工作主要通过新学生社来开展。1924年11月,广东新学生社更名为新学生社,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号召进步学生奋起“解放中国,改造社会,增进民众幸福”。当时有些青年学生不意加入国民党,也不愿意加入青年团。新学生社便淡化党团色彩,以利于吸收更多学生参与改造旧社会。

1925年年初,中山县立中学进步学生刘广生、黄健、高宗濂、郭林添等在县内组织发起学生运动。黄健前往广州与新学生社联系,广州新学生社总社派黄云如到中山县立中学任训育主任兼负责组织的工作。在共青团广东区委和新学生社的指导和帮助下,新学生社中山分社成立。新学生社备受广大青年学生的拥护,短短数月,县立男子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和小榄、恒美、张家边、白石、神湾、龙眼树涌、神涌等乡村学校也陆续建立了新学生社组织。社员从进步青年学生发展到进步教师、青年工人、青年农民等150多人。同年9月,新学生社中山分社召开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正式宣布中山分社成立,选出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刘广生,书记高宗濂,委员有黄健、黄弥谦、黎奋生、李镇南、李社。

新学生社中山分社成立后,组织社员开展“救亡运动” “抵制日货”“反英运动”等,协助农会下乡宣传。竞修学校的李镇南在校长李硕卿的支持下发起织学生宣传队,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并赴大涌、三乡等地宣传。归校后,还向全校学生报吿宣传活动的经过,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26年4月中旬,刘广生、黄健、刘梓材、缪诗梅代表新学生社中山分社、县学联参加了广东学生联合会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刘广生被选为代表大会的秘书,黄健被选为省学联第一届执行委员。

同年8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举办夏令营讲习班,招收学员共124 人。学员由各地选派,中山县籍学员11人,其中县立中学就有孙一艺、马庾庵、汤伟鹏、刘梓材、余星白、吴涤非、黄农世、阮筱平共8人。另还有竞修学校学生李镇南和国民党旅港支部第六分部派送的杨康科和香港学生联合会派送的卢志昭。该班由中共党员、国民党省党部育年部黎越庭主持。教员有省妇女部邓颖超、广东大学文科郭沬若、黄埔军校代英、中共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委员郭寿华、国民党广州市党部宣传部陈其、中央党部吴稚晖、中央党部农民部甘乃光、教育行政委员会金曾澄等。这批学生回中山后,都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

学生会

随着青年学生运动不断深入发展,1925年9月,刘广生、黄健、高宗濂、黎奋生等联合全县的中小学进步师生,在石岐召开中山县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山县学联会,刘广生当选为学联会主任委员,李镇南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中山县学联会会址设在县城东岳庙,头座办平民夜校,中座办年补习班,后座是办公和开会的地方。学联会中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在发动学生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反对洋奴教育和反对禁止学生爱国行动等活动中发挥了作用。他们通过办平民夜校,创办《仁言报》,组织学生街头演戏、散发传单、张贴标,配合共产党在中山的革命活动,使中山的青年学生运动呈现出自“五四”后一度沉寂而走向复苏的气象。

1926年年初,国民党中央年部在广州举办育年训育员养成所,致力于培养青年骨干。中山先后派刘广生、黄健、孙康等12名青年参加培训。这批学生回到中山后,即着手改组各学校学生会工作,物色各校的积极分子作为学生会的骨干,使学生运动的阵地得到逐步巩固。在县城,逐渐形成了以县立中学为中心的学生运动阵地。在农村,四区神涌、一区龙眼树涌两所乡村校的学生最活跃。1926年,由中共党员刘广生、黄健、王器民、李慕濂等筹备组织,全县学生代表大会在县立中学礼堂召开,出席代表达200人,主要宣传三大政策,提倡民主自由,目的是宣传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和唤起人民投身革命。

中山学生的“择师运动

“六二三”事件后,中山的学生救国运动掀起了高潮。县政府当局慑于革命运动的声势,利用各种手段压制学生运动。中共中山支部书记李华与黄健等是中山县改组国民党委员会成员。李华指示刘广生、黄健等要因势利导,发动青年学生开展“择师运动”

中山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张仕钊是国家主义派,上课时宣传教育国家至上,反对人民革命,对学生运动诸多刁难。李慕濂等便以学生会名义要求校方解聘张仕钊,组织学生进行罢课斗争,将其驱逐出校县立中学校长林荀,为镇压学生运动,竟出动武装搜査学生宿舍,威胁家长,又指使一些学生以隆镇同乡会名义,以壁报形式攻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刘广生等通过《学生喉舌》等刊物,向广大学生掲露林荀及学校当局的丑恶行径,使学生更加坚定斗争信念,

为此,林荀宣布开除进步学生刘广生、黄健、高宗濂、孙康、刘梓材、黄植之、黄华枢、何玉伦、邙炳森等13位学生的学籍。校当局的行为激起了广大进步学生的愤慨,他们在中山中共组织领导下,以择师运动委员会名义,发动全校学生开展罢课斗争。县立男子师范学校、女子師范学校及部分中小学也纷纷组织罢课以声援,农会、工会组织也在报刊等发表声援声明,逐步形成了全县性的反对国民党当局无理开除县立中学进步学生的罢课行动。中山学生的罢课斗争得到了广东革命政府和中山的工农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罢课斗争持续半个多月,县立中学第十六班停课将近一年,虽然不断受到国民党县政府的干涉、破坏、恐吓,但有了共产党组织的领导,有了社会的正义舆论支持,加上进步学生的顽强斗争,终于迫使县政府让步,恢复被开除学生的学籍,撤换校长林荀,开除了压制学生爱国行动的教师何树昌。

罢课斗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动了中山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刘广生、黄健、孙康等恢复学籍后,更加积极领导学生运动,并注意与工农相结合。他们三人都参与了后来卖蔗埔起义的组织工作。1926年年底,中山县成立中国共产主义年团中山县委员会,刘广生任书记。黄健后来参加了八路军驻香港情报组澳门联络站工作。孙康在1936年重建中共中山组织,先后任支部书记、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


◆文字:《挺起钢铁的脊梁——大革命及抗战时期中山红色故事》
◆主播:郑晓红
◆图片:网络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日报社召开2023年度通联工作表彰会
原创 11606人浏览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