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县,古称武定府,是武圣人孙武的故乡。惠民县的酱菜非常出名,至今,该县出产的武定府牌酱菜仍行销北方数省。
惠民县还多出说书艺人,因手头无资料可查,此地说书成风始于何时,无法考证。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惠民县政府牵头,于每年的元宵节,在该县举行说书会,据说每年都会吸引本省及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的众多说唱艺人到此聚会。
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氛围浓厚,谨记父母在不远游的此地人,常年背井离乡游走四方,以说书为业,和所有的手艺人一样,多为生计所迫。其境况有点像今天的农民工,之所以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是因为赖以生存的土地无法给予他们生存的保障。说书人“黑老鸹”的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事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老鸹”和他的妻子,经常游走于各个村庄说书。老鸹是在北方常见的一种鸟,叫声特别响亮,大家叫他“黑老鸹”,大概是因为其面黑,而书说得非常好的缘故,可见这一称谓并无贬义。其时,“黑老鸹”已经七十多岁,面目黧黑,骨瘦如柴,但精神饱满,说话风趣幽默。当时他已不说正书,真正说书的是他的老婆,只是在开场之前,他插浑打科地说个小段,正式开场后,由他老婆说书,他只是一个抱弦人——拉二胡,为他老婆说唱配乐。但一些老年人却非常怀念“黑老鸹”说书时的神韵和风采。
据说,“黑老鸹”有说书的天分是这样被大家发现的:他年轻时是一名船工,船在黄河上跑上至济南下至入海口一段,行程数百里。有一次,晾晒在船上的用蒲杆穿成的锅盖被风吹落黄河,无锅盖自然无法蒸玉米窝头,而当时离附近村子的一个集日还有数日,大家正为没地方买锅盖而发愁。“黑老鸹”自告奋勇,说只要他到附近村子说上一个小段,保准会赚来锅盖。当晚,“黑老鸹”到附近一个村子说了一段《呼延庆打擂》,说明来意后,果然有人主动送上了锅盖,解了一船人的燃眉之急。此后,船到济南时,会靠码头等货三五日不等,其间“黑老鸹”闲来无事,就会到附近的村子说书,赚得钱来买菜打酒,供一船人行乐。再后来,黄河船运不兴,“黑老鸹”干脆离船上岸,做起了行走四方的说书艺人,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天津、河南等地。据说,“黑老鸹”的老婆小他近二十岁,他当年在鲁南山区说书时,他的老婆书中的才子佳人故事所迷,进而迷恋上了他,不顾家人反对,与他结为夫妻,跟着“黑老鸹”学会了说书。此后,夫妻二人以说书为业,成年游走四方,直到解放后,才回乡修房建舍,定居下来。
自20世纪80年代末“黑老鸹”去世后,他的老婆再也没有出来说过书。很少有人知道“黑老鸹”和他老婆的名字,但说起“黑老鸹”和他老婆,很多人都知道,是一对书说得非常好的夫妻。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5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