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方||老五的红烧肉(世间/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陈林方 发布:2024-04-11

明兄约我晚上去海边的农庄吃饭。中山东凤人说的海,不过是与临镇小榄交界的那条江罢了,通俗来说叫鸡鸦水道,并非真海。吃饭也无非是三五汉子坐在一起吃肉喝酒,近期酒喝得不少,我不太想去,便推托了事。明兄突然神秘地说,有老五的红烧肉!我一听老五这名字,顿时便有了兴致。

老五是快餐店老板,三十年前在我上的那所师范学院门口开了家快餐店。师范学院门口有五六家快餐店,老五的店最偏,且环境一般,所以生意也一般。为了吸引顾客,他和妻子绞尽脑汁,譬如别家3元一份的快餐两肉三菜,他家2.5元就两肉三菜,还免费加饭。倘若顾客不够菜,多加一勺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即便如此,老五的生意仍旧一般。

但我却喜欢去他店里吃饭,一来我的生活费不多,想省钱只能从嘴里省,能便宜五毛钱自然是高兴的事,哪管环境好坏。二来去他店里吃饭,米饭管够,这是我最喜欢的,而且有个招牌菜特招人喜爱,那便是红烧肉。

老五的红烧肉特大块,又肥又香,这是其他快餐店没有的。倘若去得早,还可讨个跟肉一起卤煮的大红辣椒,再讨一勺卤汁拌饭,吧嗒吧嗒吃,美味极了。去他店里吃饭的多是我这类经济拮据饭量大的大学生,能有一块又肥又香的红烧肉,焉有不满之意?

大多时候,我是将饭菜打回宿舍吃的。白色泡沫饭盒装饭菜,若加饭,需用塑料袋装。虽说免费加饭,一般人也就用小塑料袋装半碗罢了,半碗哪够我吃?可加多了又怕人笑话,说什么“饭桶”之类的。这倒无所谓,最担心被老五发现,生怕他说装这么多饭亏本了。不过在他店里吃饭这么多年,也从未听他说过这样的话。有一次,看到老五去炒菜了,付款后我用黑色塑料袋快速装好了一袋饭,正要走时,老五的老婆大声说:“不要!不要!”我吓了一跳,顿时脸红了。

老五的老婆普通话蹩脚,笑了笑说:“不——不要用黑色袋子,那是装——装垃圾用的,不——不干净!”说罢,递来一个白色塑料袋。我顿时心头一热,赶忙说谢谢!

自打那以后,我更是经常光顾老五的店,慢慢地跟他们夫妻也熟了起来。

大学毕业后到中山工作,好多年没回母校了,我常想,该是没机会再吃到老五的红烧肉了吧。

辛卯年七月,是我毕业的第八年,其时我已结婚生子,事业稳定。单位组织去厦门旅游,恰巧经过这个古老的城市,并在这里玩半天。玩的地方,正是我所读的那所师范学院对面的明代古城楼,就在老五快餐店对面,中间不过隔了条韩江。

那天下午,在导游指引下,同事结伴去了古城墙,从下水门走到上水门,再穿过古老的广济门城楼,登上湘子桥,远眺东去的韩江。

我倒挂念着古城对面的那所师范学院,应该说想去看看老五吧,再吃一块红烧肉。我问导游集中时间,导游说一个小时后。还来得及,于是我叫了一辆三轮车,一溜烟就去了当年读书的师范学院。

师傅开着三轮车,在古城兜兜转转,沿着韩江大桥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好不容易才到了母校。时间有限,我没有进去,只在门口拍了张照,便去了老五的快餐店。店开着,不过没见到老五,他老婆正在洗菜。我叫了声阿姨,她早不认识我了,说:“阿弟啊,饭还没好,才三点呢!”我一看表,不禁哑然。

我以为就此跟老五别过,再无交集了。

一晃又是十年。

庚子年初,我跟妻子计划回母校看看。没想到接下来出现了疫情,出行不方便。我想,老五也老了,疫情下他的店有生意吗?是否还有红烧肉?

妻子自然懂我的心思,偶尔也会做红烧肉,不过总没有老五的那个味道。我按网上的红烧肉制作步骤尝试了几次,也没有那个感觉。

去年,在一次宴会中偶然认识了明兄。明兄身材不高,但性格豪爽,脸圆圆的,总觉得有点面熟,可又想不起来。明兄知道我是教师后,约我吃过几次饭,还带着他读小学的儿子,一起聊教育。

世界有时候很大,大到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遇见。有时候又很小,小到一抬头就看见对方。吃过两次饭后才知道明兄是潮州人,厨师,老家就在我的母校附近。我说读书时常去师范学院旁的快餐店吃饭,问他是否认识老五。万没想到他说老五是他堂叔,他走上厨师这个职业也是受叔叔影响。难怪明兄那么眼熟!仔细一看还真跟老五有点像。后来,明兄邀我去他家吃了几次饭,红烧肉自然是必备菜。得到老五真传,明兄做的味道果然跟老五的一样纯正。即便是营养过剩的今天,我仍能一次吃几块。

思绪又飘回当前。今晚决定赴宴,再吃几块红烧肉。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