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日||苦槠豆腐(美食/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谭旭日 发布:2024-02-27

到湘南衡阳乡村东湖镇黄泥铺,外婆的弟弟炒了一道地道菜——苦槠豆腐。舅外公说,东湖街上苦槠豆腐少了,偶尔在集市上才能遇到。这种久违的味道,瞬间带我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

在东湖镇,漫山遍野长满了苦槠树、野生板栗、栀子花、山楂等。与导子洲和三都、华王五峰仙交界的高山处,长满了各种猕猴桃、八月瓜、杨梅等野果。山上最多的,莫过于几人合抱的苦槠树。苦槠树外形像极了板栗树,个头略矮些,树叶宽大,属于阔叶林。这种树木呈伞状,亭亭如盖,在山中,宛如少女脱俗。

湘南高山上,冬季若无白雪遍野,便是雾凇遮蔽。五峰仙一带素有“小南岳”之称。在导子洲和枫泉一带流传着“要想南岳看,五峰看一半”神话般的秀丽景色。这个鸡鸣三县的地方,苦槠树像山神一样在此生存,繁衍,以果身养育山下百姓。

每年春天过后,苦槠树开始抽新芽,叶子随着时光流转越来越宽大。果树每年五月开花,花色黄白,如同花菜苞芯,灯笼一样繁华。果实刚刚长出来的时候,也是乳白色。随着秋天果实成熟,苦槠树结出的果实为褐色。外表有细毛,每到十月后的初冬,果实就成熟了。

黄泥铺人把苦槠树结的果实叫苦槠子,隔壁的安仁人叫元丫树,果实的称谓竟然一致。果实的外形像板栗,果实呈圆滚状。个头比板栗要小得多,冬天西北风一刮,成熟的果实就会从裂开的壳里掉下来,噼里啪啦地掉在山谷之中。但凡这个季节想做苦槠豆腐的人,都会背着竹篓,戴着手套去捡苦槠子。

每年初冬一到,农事结束,外婆就带着我们走十来公里路,赶到她的娘家黄泥铺。这时,我们就知道,捡苦槠子的时节又到了。

外婆天生爱劳作,每次回娘家,并不需要她真正到山上去捡苦槠子。娘家的意义在于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根源,外婆的到来,娘家人会自然满足她内心的想法。何况拾苦槠子并不辛苦,只是初冬爬山还是比较阴冷。五峰仙的苦槠子树下,撒落掉在山坡上,要弯着腰,半蹲在山坡间一颗颗地在地上扒着翻着。愈是往上走,体感越凉,手越冻,捡着捡着,手就麻木了。这时候,我们把冻僵了的手往嘴里一哈,等到嘴里的暖意使得手稍稍缓过劲来,我们又弯下腰开始使劲地扒,使劲地捡。

苦槠子捡满了一竹篓,就将竹篓子的苦槠子倒入蛇皮袋里盛着。捡满了两袋后,用扁担挑着,朝黄泥铺走去。回家后,太阳晒裂苦槠的硬壳,剥出白嫩的果肉,然后放入水中浸一个星期左右,去涩味。然后磨粉,用水漂几天,每天换水。最后,取粉倒在锅里,搅拌均匀,边热边搅,使之均匀。最后,用瓜勺,舀起放入木制的豆腐罩子凝固,“苦槠豆腐”就大功告成。

做好的苦槠豆腐似板砖,用刀沿着豆腐罩子的条线划开,再置于山泉水中养着,每天换水,保持新鲜度。苦槠豆腐微微透明,色泽呈奶黄或褐色,一眼看去十分诱人,有点像魔芋,独具清香。

黄泥铺炒苦槠豆腐很简单,将锅烧得红红的,放些猪油,然后切成小块,倒入油锅,爆炒颠锅几分钟后,加入酱油,继续颠锅翻炒。待出锅时,放辣椒灰、胡椒粉及葱花,撒点味精,立即出锅。一碗红彤彤、软嫩嫩的佳肴便来到人间。

有人说,苦槠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湘南的苦槠豆腐却不一样,苦涩总是让人觉醒生活的味道。而儿时的一碗好菜,莫不是南方有嘉木,惟愿岁月深!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