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强||评诗集《中山诗歌地图》(交流/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吴荣强 发布:2023-09-27

热爱中山 讴歌中山
——评夏志红新诗集《中山诗歌地图》

夏志红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努力呈现真实的诗人。其诗在专注个人的隐秘感受的同时,也抒写城市里不可多得的坚硬与柔软。多年前他出版的诗集《他乡是故乡》,就以路人“行街”的平民化视角,让读者沉浸式感受了中山历史与当今各方面的变化。而新近出版的《中山诗歌地图》,寻找并确认了一种新的心灵姿势,更好地接纳了诗人独有的生命体验与抒情方式。

▲夏志红新诗集《中山诗歌地图》2023年9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许多诗人不同,夏志红以一种古典的抒情的方式讴歌中山这座城。历史风物、现实生活、文化生态都在他的笔下交叉、平行又不断重叠,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也在这一历史、现实和文化的结合中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源泉。从《中山诗歌地图》一书中,我注意到,关注一个村落、城市、大众生活,书写有真情实感、生命体验和探索的诗,构成了他为何要写一部与文化中山有关的诗集的缘由。

在该书后记中,诗人吟着最真也最纯粹的独白:“二十多年的中山生活,我记住了中山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一村一镇,我用诚热爱中山这片红色的热土,用心讴歌这片热土的勃勃生机。”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城市对一个诗人生命的滋养和诗人对一座城市的美学书写及精神建构,相互影响。

夏志红的诗以自我为素材,记录个人在生活、工作、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在“卷二香山古韵”里的诗作,多是对中山大地上各种地理风物的展览与咏叹,深中通道、瑞德书店、沙岗墟夜市、烟墩山、逸仙湖公园以及各种名字的寺、桥、楼、馆、山、路等,直接成为作者诗作的标题。在他看来,繁华的街道上,闪烁着各种各样的地名、品牌、姓氏,这些符号应该都有自己的生命。

从他的诗歌对人、事、物的叙述、想象和理解来看,他有耐心又锐利的观察能力,并且有突出的临摹能力。因此,读《中山诗歌地图》,我们还可以这么理解:每一位诗人的内心都滞留着一片青青草地,自觉或不自觉的,它意味着一个人的记忆里永远潜藏着一个从未打开过的“月光宝盒”,召唤着诗人一次次往返其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宝藏,让诗人凭借这种资源,超越时光,回到内心深处,抵达生命的内核。

夏志红的诗中有一双“看”的眼睛藏在背后,对事物对生活的精细描述既有细节也有想象,通过“思”的反问和反省,让诗性凸显。譬如,“我身沾泥土从乡村而来/恬静、简单的三乡/被繁华、喧嚣所取代/我们心向城市而去/灯红酒绿的城乡一体化/稻穗脱谷酝酿美酒佳肴的飘香/乡土是国土的胚胎/菜园是乡村的乡愁”(《三乡》),说实话,将众多异质的素材杂糅成诗,我认为,他这是在努力拓展诗歌的宽度,让作品更具分量。

此外,他的诗很温暖,这种温暖来自精神层面。我始终觉得,他诗中有一种坚强、笃定、正面、向上的思想,而不是沉沦、向下和绝望。他诗歌的特点,跟他的经历有关系。他曾经是军人,也遇到过一些磨难,这样就养成了他对生活不一样的态度,他想用诗歌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情感、人生、命运的立场。

我相信,夏志红在开始诗歌创作前 ,也一定是从生活中总结和积累了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呈现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镜像。而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物理空间,它被诗人们反复描写,深刻观照,也已成一种基本的地域类型。在《中山诗歌地图》一书中,诗人以自己目前的生活为基点,连接中山的水土、节气、人事、土地情怀、生态文明、自然万物等元素进行描绘与记录,形成一幅斑斓的图卷。这一书写源于中山,却不仅仅局限于中山,而是以中山为中心辐射至更辽阔的地理版图和文化范畴。

我们看到,在“卷四诗里田园”中,作者在走亲串户、寻友访胜、品茶赋诗、柴米油盐等这些看似庸常的琐细生活中,攫取新意,诗意地编织成曼妙的文字,传达出对人世和生活的热爱。这些年来,他随手记录下的东西,从文字也好,从内容也罢,每一首都像一个故事,带有很强的叙事性。也就是说,写诗的他在自然中,也在生活中,与世间万物平等相处。

在这本书中,夏志红能够把庸常生活中的瞬间物象,幻化为充满气息的诗行。这说明,在诗艺的不变与变中,诗歌写作充满了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它应该是一个简单,却又值得我们去窥探,值得我们阅读的精神的具象化。我想他是体验到了这种吸引力的。因此,我乐意相信,用诗的语言与一座城市对话,这种融通的内心对白,是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更是他对这座城市的敬爱。

掩卷之际,我隐约感觉出诗人的语言是心中流淌出来的真情,满含着热烈或温柔,追问或探寻。从语言到谋篇布局,他似乎在无垠的神秘莫测的世间万象中,一步一步找到了自己的视角和感觉。他的敏锐和锋利依旧,他的情节和视野仍不走寻常路,但他投向人物的目光是满含着温暖的。他用来表达自然之物的诗篇,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节制与对生活的信念。

可以肯定,《中山诗歌地图》是作者一次深情的回眸,从多个侧面透视地域文化的基因,讴歌了中山这座城市,表现了其人文记忆。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