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泽||读微小说《重生》(交流/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朱兴泽 发布:2023-09-26

穿过云层的光芒
——读朱华胜的微小说《重生》

读了朱华胜的《重生》,我犹如钻过一条曲折而幽深的隧道,好奇,疑惑,紧张,释然。

像电影的首镜头,大片白灿灿的苦荞花,像有着香味的雪。有着高超医技的多面手黄石金出现在我们面前,他随送医下乡小分队走进一个小村,村里,他一眼认出了一个长着虎牙的老妇人——她正待他做白内障手术,期望重见光明。

为什么他能一眼认出她呢?千万个问号像信号灯一样打在我心里,同时,作者写黄石金的心情顿时像奔腾的哗啦啦响的大河,勾起了他什么重要的回忆?

用白描手法写的场景,用比喻修辞形容的人物心情,简单几句就把众多故事情节的包袱拧在我们面前。紧接着,他用插叙的手法,缓缓写出他和她的相遇。

这场相遇没有多余的一笔,情节紧凑,节奏紧凑,扣人心弦。

他们二人在一个远离小镇的山村相遇,她的言语里透着山里人的实在和淳朴。他饿极了向她讨食,因怀孕而挺着大肚的她乐善好施,不仅给他苦荞面吃,还让他留宿。看到这里我不禁心里嘀咕,她咋一个人住在这山屋里呢?她对黄石金说,家里没有其他人,公婆离世了。但她没有说自己的老公在哪儿。我心里疑惑着,黄石金不便问,我只能等后面情节发展,继续往下看。这就是作者的巧妙和智慧。不急着说,让故事自己发展,诱着人往下看。

情节一环扣一环。夜里,他听到她因生孩子而痛苦的呻吟,在难忍的痛苦中她骂老公。原来,她的老公入狱了,因好色好财贪公款而获罪。如今,她孤苦无依,独自面临生产的艰难挣扎。借宿的黄石金原本是个医生,不能见死不救,他不顾一切地替她接生。此时,这个新生婴儿的啼哭嘹亮了山村的寂静。

第二天,黄石金不再走山路,回城去了。此处,又埋下伏笔,为什么开始要走山路,现在要回城呢?作者仍然不说理由。仿佛黄石金就是上山观光迷路的客人一样。

如果看到这里,故事就结束,那不过是一个好人好事罢了,还不构不成一个小说的构架。

镜头重新回到文章开头。她手术后重见光明,也认出了黄石金。按说,是她太感谢这个医生才对。可偏偏是医生黄石金泪流满面,却说当年他吃了她四大碗苦荞面就改变了他当年的命运。这仿佛是两个互救互助的人重逢,善出者善返,因果轮回。但我依稀可觉,四大碗的苦荞面就改变了他的命运的说辞, 是不是有些夸张啊?

最后一笔才是文之重头戏,是文的高潮,因为他当年也是和她老公一样的贪财受贿者,他是因为潜逃不敢走城道才入山的,那夜,是她的痛喊,是婴儿的哭声,是她的本性的善良与帮助,唤醒了黄石金人性的善良和正直。原来第二天他回城就是去自首了。

此时,所有的悬念都得到释放。这时,人性的救赎犹如一道强烈的阳光穿透厚重的乌云洒向大地,万物都在重见光明中重新生长。

再回头细品,标题《重生》取材巧妙,情节步步为营,犹如八面埋伏。朱华胜选苦荞花出场,一是暗喻着女主人公命运凄苦,却和苦荞花一样生性美好。男主人公,名字叫黄石金,这名字仿佛在向我们暗示他贪财受贿畏罪潜逃。婴儿的新生,也是黄石金的重生,黄石金的自首投案改写命运而重生,他的重生又暗含着她将来获得他的帮助重见光明的可能。不得不叹服朱华胜构思缜密,对人性的善恶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篇微小说,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紧凑,语言凝练,人物形象丰满。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布局,使这文陡转而自然,微而不小,字字千钧,发出震人灵魂的力量。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