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晖||至真的心剪辑流年(实力/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章晖 发布:2023-08-31

至真的心剪辑流年
——读梁冬霓散文集《时光倒影》

梁冬霓的文字以真诚打动人心。她的文字透析出人性的真善美,从地标建筑流淌出浓郁的人文气质,让人尾随其后,看到江海淘洗后的人世澄澈,从她纯粹而坦荡的生命历程中,能触碰到隐隐的疼痛。

▲ 梁冬霓散文集《时光倒影》。(图/作者提供) 

这是我读完她的散文集《时光倒影》的感受。帕斯捷尔纳克说:“散文凭借其崇高精神,透过嗅觉,在语言范畴中探索并发现人。”冬霓的时光倒影,宛如一面流年的镜子,照着进出的人,深深浅浅的足印,单薄而倔犟的身影,人与人之间的交织,促使她用文字的方式,捕捉、书写并存档,装订成她生命中一本不可缺的宝贵典籍。

全书共分乡情咏叹、路遇微风和书斋浅谈三辑。作为地道的梅州人,大学毕业后来到珠海工作、定居,两种地理成为她书写的旋律。

她写《或远或近的故乡》,“雨水洗后的青石板路,与姐姐的脸一样,有一种浓厚的潮湿”。这是她留于心底最深的印象,因一条青石板路,带出了墟日热闹的烟火,纯朴的乡情,骑楼里安放灵魂的书香,以及后来人们搬迁,它日渐凋敝而遭冷落,给人带来诸多感伤,但最终“沿河一带融合着南洋风格的骑楼被修葺还原,有了整饰,从而有了乡愁的记忆,有了下南洋故事的传颂、有了复活的文化”。最好的结局,莫过于让乡愁得以回归、让心得以安放。

每个人都需一条母亲河喂养,梅江自然成为梅州人的母亲河。冬霓笔下的梅江,贯穿了两岸的骑楼、亭榭,高塔的人文底蕴,而梅江上横跨的梅东桥,写得情真意切,她到外地求学,站在桥上等车时,意味着与家乡离别,带着牵挂和惆怅离开,而后辗转千里又在桥上下车,意味着归来的喜悦,所有的颠簸疲惫由梅江涤荡而尽。“梅东桥,在岁月之河中,既是思念的起点,也是思念的终点”,一语不仅道出了游子的心声,也倾诉了精神皈依的感恩。

因为爱,所以爱。冬霓把故乡深深地刻进记忆,怀揣一颗甜而苦的糖,唯有咀嚼时,个中滋味才能衬托出珍贵。她写家乡的裤裆街,只因“铭记着我快乐无忧的过去,安放着我的一缕魂”;写火船码头,“盈盈江水,让所有虚浮沉淀,让所有繁杂过滤”;写德世堂,“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智慧,栉风沐雨走过几百年,给客家人带来共同的文化归属感”;写腌面,清明粄,味蕾上的记忆,舌尖上的中国,“浓缩了家乡的味道,那也是岁月的味道”。

我随冬霓在时光倒影中行走,走进梅州的地理、珠海的经纬,在历史长河中,搜寻一个个传奇:我吹着松口港的风,看到有千年历史的梅州古镇,朴实的客家人穿越南洋古道,几经沉浮,成为华侨之乡的反哺桑梓;我看到矗立四百年的元魁塔,由翰林学士李士淳募资建造十年方竣工,不但成为当地的文风塔,也成为梅州人的望乡塔。既是历史的见证,也凝结了三代人在时代变迁发展中的情感纽带。

她写珠海竹洲岛上的水松林,因珍稀已成为生物界的活化石;写珠海湿地公园,连成一座城市的绿肺;写接霞庄,菉猗堂,旧街,古村,让人听到久远的历史心跳。

而黄杨河,让她对一座城有了深深的眷恋。作为一位园林工作者,她不仅绿化了城市,净化了心灵,也让她有了顽强拼搏的勇气和责任担当。正如文中写道“培育一棵树,就是见证一个生命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培育一棵树,就是把心血化为世人遮风挡雨的爱与顶着霹雳闪电的坚强”。

冬霓笔下的亲情、友情写得情深义重,真实传达了息息相关人物的人格和命运。她摒弃虚构,将亲人的困顿不堪真实地呈现,需要勇气。她写父亲,朴素,节俭,卑微,从生意人沦落成拾荒者,但生活并没有摧垮他,竭尽全力为女儿撑起一片天。因为父亲,冬霓日后专门在家留下一方存放纸皮的空间,让收废品的老人“帮忙”处理拿走,她的善举,为拾荒老人留下了尊严。

冬霓酷爱古筝、钢琴和越剧等,童年延伸的梦,成年后方得到弥补,让人看到见素抱朴的她,将红尘的喧嚣挡于琴音之外,从而获得一方精神沃土。

博尔赫斯说,“每个作家事实上都创造了自己的先驱者。”愿冬霓在探寻生命之旅,寻找写作源头时,一如既往用一颗至真的心写出更有质地更成熟的作品。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