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晖||打开文学的锦囊(交流/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章晖 发布:2023-07-26

打开文学的锦囊

文学是不分地域和年龄的。

于我而言,早已过了激情似火的年纪,但还会为听一场文学讲座,可以穿越两座城市,驱车几十公里,头顶星辰或骄阳,安静地坐在台下,虔诚地听老师娓娓道出文学的真经来。这种场景总让人想到千里走单骑的画面。只是两种画面充满了不同的寓意。

改稿会上,兴安老师说,艺术是在不平凡中找出平凡,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他还说,对于写作者,可从别人走向自己。如此说来,写作需要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懂得写作角度的选择,以及从阅读、借鉴中走向成熟。

黄亚洲老师是一位已创作半个世纪的高产作家,他说,文学批评很重要,他曾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就为亲临现场听一次文学批评。我想,批评是药,是手术刀,是矫正术。能让一部作品得到真实的理疗,能让一位写作者看到自己的写作缺陷,并设法去改造、去运行另一条轨道走向文学的远方。黄亚洲老师来中山采风数日,一气呵成写下了十几首有关中山地理的诗歌,可见,他胸有乾坤,下笔如涌泉。

黄亚洲老师在《漫谈纪实文学创作》中,为我们打开了纪实文学创作的密码,即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史实服从从众的原则。

葛水平老师说,一部作品的结构、内容、气质,能带动人的情绪飞扬起来。文字的打磨,语言的空灵很重要。我想,文如玉,从山中开采出的玉石,如何细雕打磨,让玉石变成玉佩、手镯或其他物品,就看手工人的绝活了。

两年前的采风之行我认识了马步升老师,他来自甘肃,身上有一种甘南的博大沧桑气质,他行走于那块神秘古老的大地,那里的村庄、草木、古迹从他的文字中得以修复、呈现。

李佳怡老师年轻、知性而优雅。她为我们的诗歌稿件写下数千文字的评语,让人甚是感动,她在鼓励人的同时,也一针见血指出了我的诗歌短板。佳怡老师说我的诗歌首先进入生活的观察还是比较肤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描述上,对生活的一种反思,还没有达到对生活的一种超越,或者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深刻地揭示生活的真谛。或者说从生活纯粹的、最柔软的底层出发,然后通过艺术的处理,把生活和艺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并努力阅读,关注当下,尝试挖掘思想来弥补,但总是尚欠火候,而写诗是漫长的修行,值得一生去追寻付诸。

后来我从网上细读了李佳怡老师获得冰心文学奖的散文《读米记》,一篇千字散文,却有海纳百川的精神内核。她在松嫩平原的稻田读米,读出庄稼人的辛劳、质朴、守望和沧桑。读出记忆中的亲情,读出时代的巨变,和人类家园的归宿。

而李晓东老师的《新时代文学生产机制和创作取向》讲得也很精彩。称李晓东老师为“空中飞人”并不为过,因工作需要,他得长出翅膀。这不,他来中山已飞了三次,课后,又将飞往上海。他说,文学是一个天才。似乎一语道破天机,让人觉得,他本身就是个天才,一部人体文学巨著。他滔滔不绝讲了近三个小时,从古典文学讲到现代文学,从哲学讲到绘画,从《红楼梦》讲到《三国演义》,从丧葬延续的文化文明讲到李白、杜甫的诗歌遗产,从岳飞的《满江红》讲到鲁迅先生的专栏写作,从《诗经》的风雅颂讲到阮章竞的《漳河水》,从不同地域风俗习惯的对比讲到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诙谐的语言,张口即来文章,信手拈来史料。让人叹服的同时,也领悟了新时代文学创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的声音,承担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的使命。

李晓东老师是山西人,曾在天水工作,他写下了散文集《天风水雅》,并获得了丁玲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等。身为第三小组成员的我,被分配为李老师写一首诗歌的任务,谨写下一首小诗《一位武乡人的天水恋歌》送给他,算是表达对他的敬意吧。

因时间所限,其实我仅到现场听了两堂课,热心的杨园长为我发来了老师们的讲课视频,印象最深的是肖克凡老师,他讲到写作的本钱,不但需要人生的经历,生活积累,情感积淀,还需具有发现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采访、读书能弥补经验的缺失。

“美好生活基层行”,行于中山的阡陌小巷,宗祠弄堂,板芙里溪香山书房,行于翠亨新区,崖口,左步村,古鹤村,雍陌村,去拜谒郑观应、方成、阮章竞、孙中山先生……海的涛声拉响时代的风铃,七月中山,荷花正开,白鹤起落,老师们远道而来,为我们打开一个个文学的锦囊,洒满自信和阳光。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