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中海‖试论王晓波老师的为人与诗(见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3-2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坚守心底的善良
一一试论王晓波老师的为人与诗

上善若水,知行合一,坚守心底的善良,这是广东诗人王晓波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本文作者在朗诵诗歌

3月27日下午,硕泉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七楼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与作品分赏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中山的一些文朋诗友欢聚一堂,共同在为王晓波老师的新诗集《山河壮阔》出版发行表示祝贺。气氛活跃,场面壮观。也正是在这里,从众多的文朋诗友口中,我更加全方位、近距离地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诗人王晓波。

▲从左到右:本文作者、王晓波、夏志红

诗人陈健雄深情地说:“王晓波老师对诗歌事业的发展、以及对诗人的提携与帮助,都是尽心尽力的,很耐心地对我的诗作进行指导,找出问题,并提出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剑雄是有几分文人傲骨的,能从他的口里说出这样的话来,确实说明了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剑雄不是一般的才子,他是有骄傲资本的。他本人是原湖南财经学院的高材生,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名牌高校,被业界称为中南、华南地区的“黄埔军校”,据说培养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行长,有上千位之多。现在更是成了湖南大学的北校区。

另一位军旅诗人夏志红说到王主席时,他的涟源话就倍显流利,他说:“王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又很真诚的人!”文坛前辈郑万里,市作协主席马拉,市报告学会主席徐向东,大湾区诗社联盟副主席美美,东道主甄池安先生,诗友陆文伟,马时遇,张佩兰,章晖、杨万英,洪芜、洪希、洪媚等老师,也都对王老师的作品和为人发表了很高的评价。

其实在此之前,我对王老师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他是市诗歌学会主席,我是比较活跃的诗歌发烧友,亲眼看到了王老师的付出与担当。比如,他为了推动中山诗歌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山诗人的写作水平,身为诗歌学会主席的他,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的一些知名学者、作家、诗人以及一些刊物主编前来中山讲学。刘川,刘向东,龙扬志,郑小琼,杨汤琛等老师都在中山留下了精彩讲解,这对开阔诗友们的视野,积攒人脉,拓宽思路是大有裨益的;又比如,为推广诗友们的作品,想尽了一切办法,上刊、上报,编中山现代诗集、组织朗诵会,进行比赛交流,联系出版社和研讨会等等;再比如,为了弘扬地域诗歌文化,和前辈作家一起,创办咸淡水诗派……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准确说来,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则是他去年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曾经广泛传诵,那就是《坚守心底的善良》。去年这个时候,全民都在抗疫中,文艺界当然也不例外,全国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诗人们,都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励志的,抒情的,彷徨的等等不一而足,什么体裁都有。不可否定,在这期间也产生了很多很好的正能量诗歌,但王老师的那一首《坚守心底的善良》,是穿透灵魂的呐喊,是诗人那颗跳动的脉搏里产生出来的火花,彰显的是人间正义的力量,自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读来像一缕清歌,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诗人李之平说过:“诗意的世界本来如此,平淡、从容、简单、细致,质地单薄却是渗透无边!”当诗人的那一句“坚守心底的善良”振聋发聩的声音,流淌在内心深处的时候,诗歌已升华为一种波涛汹涌的情感,深深嵌入骨髓。王老师在惯常的生活烟火中,感悟生命的律动,在时空的转化中回归心灵。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歌,所以,一首诗歌的构建,其实也是一位诗人的时代背景和道义担当。

中国新诗已超百年,在当前后现代诗歌的意识下,一些诗人已经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拉起了大旗,却只破而不立,或者也根本没有能力立,结果把新诗带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也许正如《诗刊》副主编霍俊明所说:“当下诗歌而缺乏好诗的时代,是有大量的,分行写作者而缺乏诗人的时代。即使是那些被公论的“诗人”,也是缺乏应有的“文格”与人格的。

王晓波老师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个子很高,骨骼清奇,很有儒者风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山,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几十年下来著作颇丰,是广东土生土长的诗人,骨子里的那些传统,犹如苍松一样扎得深沉,他的诗大都取材于现实,流畅自然,情感真实,不故作高深或虚无之态,但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一切情语皆景语的基础上,追求诗艺的变化而进行多种尝试。对现代诗歌的意象、隐喻、通感、佯谬、反讽、调侃、暗示等手法了然于胸,使诗歌短而不躁,诗意凸显,张力升华而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也使诗歌这块领地,始终有一股清流。

仔细读王老师的诗歌,就像是读一个有道义、有担当、有底蕴又有浩然正气的男人书。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风趣幽默,直抵社会核心。比如这《电脑案件》:

“我在顶先进的联想电脑上/听到了“咔嚓”“咔嚓”“咔嚓”/三声轻响/荧屏显现灿烂的星闪/眼前已漆黑一片/在未发现“案件”的一刻/奔腾四处理器已被夺命/这事发生在联想电脑上/让我产生更多的联想//我知道黑客潜伏门外多时/我知道现代犯罪无处不在/我知道世上有许多无法揭开的黑幕/我知道人心惟危不是危言耸听/我知道……//这一刻/我这个20世纪90年代法律系/毕业的大学生不知所措/我该向哪一个部门/起诉哪一位”。这首诗是出自于他的诗集《山河壮阔》中的作品。我记得著名作家、诗人、《诗选刊》主编刘向东老师说过,一首好诗,就是字完了,意还在走。这首诗就达到了这个高度,诗歌巧妙地应用幽默的笔调,将生活中的一个偶发小事件,编进了诗意的时空之中,对社会上的一些相关联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讽。诗人是经过了多年法律教育的大学生,申张正义是他的天职,但有时候就是那么无奈,一个学法律的,也会求诉无门,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著名作家郑万里说过:“诗人六个字,内涵、风骨、美感。”在王老师的诗里都存在。他写了一首有关风骨的诗,写的是“上善若水,能容能大/水,不会漠视你的寒冷/你冷,我便凝固/更不会妨害你的热情/你热,我便沸腾/水的风骨/微则无声,巨则汹涌”。这首诗无论是节奏,语言,底蕴,内涵,立意,都能堪称完美。

在他的另一组诗歌体小说的诗中,又能看出了他对诗的创新、探索精神和悲悯之情。诗歌体小说是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一种诗歌文体。既有小说的元素,具有小说情节和故事内容,但又有诗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是以分行的形式出现,是目前中国文坛包括莫言在内也都在探索的诗体,莫言的《饺子歌》,严格来说,就属于诗歌体小说,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多说。这首被王老师命名为《那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的诗歌体小说,开局不凡,给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生与死,哭与笑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很浓的意蕴空间:“我们带着哭声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能否带着微笑离开/这个诗意诘问留下的悬念,引起人的深思,接下来的一句“脸色苍白的月夜”把人带到了一个现实惨淡的情境之中……

现代禅诗理论认为,物我相融,万物平等,所以诗人要常怀一颗悲悯之心,把一切景语都变作人间真情。碧青在《禅对现代诗的影响初探》一文中有个这样的论述“在禅家眼中,万物皆有佛性。所谓佛性,或许就是脱胎于宇宙母体的万物同生共存时天然具有的某种相同基因或属性。这或许就是禅者的心灵更容易进入和大自然合一境界的思想基础。亦是内心的和谐圆满之源,是追求人间世界和平安泰的力量之源”。在王晓波老师的这本《山河壮阔》新诗集中,充满禅机禅理的诗歌有很多很多。比如他诗集中的《山门之外》,正如一位诗歌评论家所言,他的《山门之外》,是把传统的诗歌意象,化作俏皮又具有禅意的真情诗作。

诗歌是心灵的颤动,与诗人的品行息息相关,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歌。从王老师的诗里,或者从他本人的言行中,都能找到诗人的纯真,悲悯和善良,以及那种豪气的文风、高尚的人格。说了这么多,其实无非就是想说明王老师对诗歌事业的认真与执着,付出与担当,言行一致地坚守着心底的善良。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了,身为诗人的他,不遗余力地为诗友们创造条件,用行动践行,一个诗人文格与人格的统一。(注:文棚"开卷"栏目所有文章观点及所述均不代表本报。)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 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4835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