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吸尘器”!国内首艘清淤船“捷龙”启动深中通道清淤施工
栏目:文棚 来源: 发布:2020-10-23

“轰轰轰……”伶仃洋上,一艘如“卧龙”般的船舶正在海上进行作业。10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深中通道建设再添利器,由中交广航局自主改造完成的国内首艘清淤专用船“捷龙”轮亮相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6管节施工海域,其将发挥强大的深海“吸尘器”功能,承担沉管安放前的清淤施工任务。

深海“吸尘器”启动清淤 帮助沉管安稳“沉睡”

据了解,深中通道长约6.8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2节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沉管隧道的基槽施工地处伶仃洋海域,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基槽回淤量大、挖砂坑区域成槽难度大等技术难题,特别是基槽回淤强度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2至3倍。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基础施工主要分为基槽粗挖、岩石处理、精挖、基槽块石夯平、清淤、碎石整平等六大工序,‘捷龙’轮的任务就是在块石夯平前及碎石整平前完成清淤,这也是沉管在海底安稳‘沉睡’的关键。”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S09合同段项目部经理詹锐彪解释。

“对于项目隧址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为沉管隧道的浮运安装扫清障碍。”据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岛隧工程师杨福林介绍,此前项目已顺利完成E1-E4共四个管节的浮运安装。根据最新的沉管隧道基槽回淤监测显示,因E6沉管隧道基槽晾槽时间长,槽底回淤物较厚,部分区域达到1米以上。“为防止E6沉管基槽淤泥受海底紊流的影响而流向E5沉管槽底,影响E5沉管浮运安装,此次‘捷龙’轮主要在E6沉管隧道基槽海域进行块石夯平前的动态清淤施工。”杨福林说。

曾参建港珠澳大桥 全面升级助力深中建设

 “捷龙”轮为国内首艘清淤专用船,被誉为深海“吸尘器”,拥有亮眼的履历。它曾参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主要为沉管安装扫清了槽底淤泥障碍,特别是在E15沉管隧道基槽基础处理及最终接头清淤施工做出了突出贡献。“捷龙”轮结束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施工任务后,为解决深中通道项目深水深槽回淤强度大的技术难题,结合施工实际,中交广航局对其进行为期近两年的技术改造,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全面升级。

“升级后的‘捷龙’轮具备大功率、大挖深、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加大水下泵功率,其吸淤能力提高3倍以上,一小时可以吸干4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通过重新改造桥梁架,挖深可达40米,相当于13层楼的高度;通过改造定位装置,清淤头高程控制误差达到厘米级精度。”詹锐彪表示。

改造后的“捷龙”轮,配备了一个长达60米的箱式桥梁架连接吸头,作业时通过数字控制系统将吸头缓缓下放至槽底,完成沉管清淤施工任务。詹锐彪说,“清淤施工时,它就好比海底‘吸尘器’,具有强大功率的吸头会进行定点‘盖章式’清淤,仔细地把海床清理干净,这样沉管才能安安稳稳地在海底‘沉睡’。” 根据施工计划安排,“捷龙”轮后续还将对25个沉管隧道基槽实施清淤任务。

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设稳步推进,管节预制安装及隧址区垫层基础施工井然有序进行,海底沉管隧道铺设已挺进至618.5米,预计在11月进行第五个管节沉放安装。

■链接:

广航局在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针对项目深水深槽精挖、清淤、硬岩处理等技术难题,投入了多艘国内先进船舶设备。

智能化巨手“金雄”轮

国内首艘具备定深平挖的大型精挖抓斗船,配备了自主开发可视、可控、可测的精挖监测系统,使“金雄”轮具备了程序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施工特点,可控制开挖精度在50厘米以内,解决了深海作业“看不见”“控不住”的技术难题。

深海攻坚锤“金建”轮

作为一艘环保凿岩船,针对深中通道槽底硬岩,“金建”轮利用35吨凿岩棒,对深埋在海底花岗岩进行破碎和清理。该工艺可有效规避传统水下爆破工艺影响水上交通的问题,且不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深海吸尘器“捷龙”轮:国内首艘深水深槽专用清淤船,被誉为“深海吸尘器”。针对深中通道项目回淤强度大的特点,广航局组织对“捷龙”轮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的“捷龙”具有高功率、大挖深、高精度的施工特点,清淤头高程控制误差精确到厘米级。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何淼 通讯员 庞美雄
◆图、视频/通讯员提供 
◆编辑:袁凤云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2748人浏览   2024-03-27
港深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原创 9652人浏览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