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汉‖走不出你的诱惑(北地/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21

我为何走不出你的诱惑——张家界大峡谷

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对大峡谷情有独钟。我喜欢峡谷的明媚,喜欢峡谷的静美,也喜欢峡谷的神奇。走进张家界大峡谷,仰望峡谷蔚蓝的天空,一朵白云飘过,掠过山光水色,远处的山、水、树、花,仿似重叠在一起,风轻云淡,伴着我一颗纯净无尘的心,总能带来惊喜。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武陵风景区。据本地导游介绍,相传张家界大峡谷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烂船峡。我一听,不禁有点懵,莫非这里曾经是堆烂船的地方?听导游解释后,我哑然失笑,觉得自己真有点自以为是了。原来离这里1.5公里的地方,就是神泉溪,整个大峡谷的水流都源于那里。传说以前泉眼中涌出许多烂船板,当地人不知道船板从何而来,所以得名“烂船峡”。另一个名字叫乱泉峡,皆因峡谷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此名突出张家界大峡谷飞瀑神泉众多的特色,一路游览下来,让人目不暇接,乐而忘返。

关于张家界大峡谷,土家人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龙王的小女儿偷偷地从龙宫溜出来玩耍,无意间飞到这里,见到这里花香扑鼻,蜂飞蝶舞,流水淙淙……小龙女被峡谷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竟产生不想再回龙宫的想法,于是在这里潜心修道,最后得成正果。小龙女成仙后,土家人来到这里,世代繁衍至今。当地人为了纪念小龙女的恩赐,就给大峡谷取了个令人心动的名字——龙女河。

我是沿着一线天绝壁拾级而下,顺着溪流一路向前,一直走到神泉湖码头的。一线天峡谷又叫西天门,是进入张家界大峡谷的一扇大门,这扇门又高又大,可是门缝很窄小,仅容一人穿过,这给了我零距离接触峡谷绝壁的机会。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但一直是远观或者眺望,很少有近距离的体验和触摸,这次可过足了瘾,对每一块石壁,都想触摸他的久远;对每一棵树木,都想抚摸他的深情;对每一棵小草,都想呵护他的弱小。山崖上迎风摇摆的花草树木,给了我一个姹紫嫣红的相逢,只此一眼,便妥协在心里。不管寒来暑往,花不会因我的疏离而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疏忽而形同陌路,这世间又能有多少久别重逢呢!

有位游客,沿路采摘小花小草,捆成一扎,拿在手中摇晃,一脸得意,看着让我心不忍。绝壁上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灵性的,它们超强的生命力,让我心生敬畏。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总喜欢去拜访它们,看着它们立在绝壁迎风飘摆的姿态,会感到一种慑人的气势,让你在无形中坚强。你看,它们立在绝壁上,仅靠那点可怜的水和养分顽强地生长着,一次次让强风压低头,贴着岩石,又一次次挺起来,不屈不挠。水静香自远,心静花自开,历经春夏秋冬,它们从萌芽到初绽,再从繁盛到枯落,沉淀着一种生命的美丽,在我眼里,它们是生活的航标,总能带给我一种力量。

穿过一线天,朝下放眼望去,亢奋、冲动、震撼、恐惧……反正是什么感觉都有,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池莉的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我真的就像一个小孩,对着山谷,大声喊叫起来,直到声嘶力竭。不少游者受到感染,齐声呼喊起来,声音响彻山谷,空谷回响,动人心魄。

进到谷底,一条蜿蜒的木质栈道沿着小溪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将我引向一个个景。抬头看看天空,白云飘逸,蓝天广阔,让我的心瞬间豁亮许多。一路上,险峻幽深,巨笋般的孤峰静静地立在那里,像女神一样安祥宁静,不显一点浮躁,不露一点愁容。我久久地凝视傲然耸立的孤峰,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也让我渐渐地明白,唯有宁静才能致远。

峡中的溪流、云雾、大小瀑布,不时挑逗我的游兴,偶然冒出的野花、古藤、飞鸟昆虫,像镶在一幅巨型山水画上的装饰物,不时带给我惊奇。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时隐时现,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

在大峡谷半山腰,有一条水渠环绕着峡谷穿行,这条渠由人工开凿,流水潺潺,漫出的水从残破的石壁飞流直下,形成壮观的瀑布,这便是张家界大峡谷第二大绝景——南方红旗渠。在飘飘洒洒的水雾中,我想起河南林县著名的红旗渠,这条渠被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修建这条渠彰显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绝壁中修建这么一条水渠,我感到十分震撼,便缠着本地导游,一定要她讲南方红旗渠的故事。导游看了我一眼,也许是我的眼神里充满着期待,他就把脑子里的故事抖出来了。

20世纪50年代末,张家界大峡谷外围的三官寺乡大部分村落都缺水,人畜饮水条件十分艰难,水贵如油,树里大大小小的沿塘(简易水坑)星罗棋布,靠天赐水,村民的生活全靠这些水,坑里的水喝了容易生病,要想用上干净的水,就得到几十公里外的大峡谷谷底去挑,往往半天才能挑回一担水。穷则思变,为了解决乡亲们用水的问题,乡府决定修水渠,县政府派来了技术员指导工作。因为路不通,慈利县调拨的材料只能运到离工地56公里以外的江垭乡。早上材料从慈利出发运到江垭乡已是傍晚,材料运到后,乡亲们带上红薯和包谷作为干粮,步行56公里将水泥等物资扛回工地,月黑风高,走了一半路,实在走不动了,只好靠着路边的草丛睡觉,第二天凌晨再出发。

刚开始动工的时候,乡亲们先从300多米高的山顶上用绳子把石匠吊到悬崖石壁勘测的位置,由石匠一锤一锤凿开能容纳一个人的缺口,然后再凿出修水渠运材料的简易通道,简易通道有的地方狭小,背运材料往往要低头才能通过,相当艰苦。一开始因人手不够,乡亲们只好动用毛驴驮运材料。在狭小地带,毛驴必须四脚下跪才能通过,许多毛驴不会下跪,活生生的从悬崖摔了下去,惨叫声在山谷回响……导游说的这些故事,让我这个敢跳伞的汉子也有点不寒而栗。

张家界大峡谷悬崖水渠一修就是7年,这期间凝聚了乡亲们多少智慧和汗水,付出了多少艰辛,难以言说。有些乡亲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双坪村的杜方普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一个土家族的汉子,父母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那一年他刚好36岁,按当地的习俗,这个年龄被视为危险年龄,容易出事,所以平时干事都特谨慎。这个敬奉白虎神的汉子纯朴、善良、勤劳,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出事那天他负责爆破点炮,早上他曾和工友开玩笑说,等修完这条水渠,村里有了好水,就找个姑娘结婚,与爷爷一起过好日子。在他的心目中,爷爷就是他的星辰大海,他说无论将来怎样,他都陪着爷爷细说流年,陪他走向时光深处。

那天下午,他负责点三炮,前两炮响了,第三炮迟迟不响,乡亲们都躲得远远的。等了很久,炮还是不响,杜方普便走过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正当他走到炮眼边,“轰”的一声巨响,那个哑炮响了,冒出一股浓烟。工友们搜索四周,除了在工地的石头上依稀见到一点点血迹外,找不到任何与杜方普有关的东西。直到第二天,他爷爷在悬崖下山谷的一棵树丫上发现了残破的对襟短衫衣服碎片,老人用颤抖的枯手捧着唯一的亲人唯一的一片遗物,嚎啕大哭。听导游说到这里,我眼里盈满泪水。一阵风吹来,崖壁的孤树飘下几片落叶,我捡拾起来,用笔写下四句诗。

又见秋风吹落叶,

人生能得几度秋。 

思念绣进岁月里,

安然无恙在远游。

我把叶子轻轻放进溪水中,叶子打了几个转,仿佛在和溪水喃喃私语,然后顺着溪水向下游漂去。谁念西风独自凉,这么多年了,杜方普的爷爷还安在?想到这里,心中便有些戚戚然。此情可待成追忆,或许是此种心境最好的诠释。留在光阴深处的,总是最珍贵而念念不忘的吧!我们时常在别人的故事里,一遍遍温习着自己曾经的心境,到最后都是不言不语,将往事之门轻轻关上,只留一丝缝隙,让阳光依旧可以移步前来。

为修好这条造福百姓的水渠,上面派来水利专家王工程师,他是常德人,家有6个子女,双亲和岳父母都是8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平时由他爱人照顾。因为交通不方便,加上工地离不开他,从勘测到施工的7年时间内,他中途只回去探望家人两次。天天和乡亲们泡在工地上,吃在一起,干在一起。1971年,水渠通水后,他匆忙赶回家,发现四位老人已相继去世,原来他老婆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咬着牙将这些接二连三的噩耗隐瞒了下来。

南方红旗渠竣工后,三官寺乡中小学、店铺、居民都饮上甘甜的泉水,周边八个村子的村民全部解决了稻田灌溉和饮用水的问题。

听完导游讲述修建南方红旗渠的故事,我肃然起敬,不顾危险,决意沿石梯攀上绝壁。攀上崖壁,来到南方红旗渠,见渠宽、水深也是一米左右,低头朝下看,脚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在这里修建水渠,简直是在玩命。渠里的水还流动着,蜿蜒奔走在万丈绝壁之上,清澈见底,水渠边上长着一些小草,非常青绿,渠壁有的石头长满青苔,有的已风化剥落,凝视着这些石头,我的思绪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敬往事一杯酒,有生之年,不贪求事事皆如人意,不奢念所有想要的都得以圆满,只希望,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不曾浪费便好。

曹成德、杜方普、杨流井、胡升岸、申昌文,这些在工程建设中献出生命的人,他们的灵魂永远地留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我弯下腰,靠拢双手,掬一捧水,虔诚地抛洒上天空。水在空中停留了一会儿,形成美丽的弧线,直冲谷底,带着我的心绪向那些战天斗地的英雄们表达敬意。

峡谷内,还有一个景点叫人念念不忘。那就是土匪洞。一提到“土匪”两个字,马上就会同“恶魔”、“妖怪”、“杀人不眨眼”、“罪大恶极”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

国内外有这样一种说法:关东的响马、河北的鞑子、湘西的土匪,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匪患,其中尤以湘西的土匪骁勇剽悍、杀人不眨眼而著称。大家可能看过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和电影《湘西剿匪记》,从这些片子里,我们多少可以窥见当时土匪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而张家界大峡谷有一个巨大的溶洞,倒悬的洞口,幽深的洞体,是当时慈利县最为出名的土匪洞之一,我察看了一下这种洞的周围环境,确实是典型的易守难攻的那种地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可想而知,解放军当时剿匪是多么的困难。在土匪洞支洞的左边石壁之上,错综复杂、姿态各异的岩石构成了一幅神奇的空中画卷,那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空中楼阁。

我的好奇心又被激发起来了,跑过去恳求导游,让我攀上土匪洞看看。导游摇了摇头,为难地说:“那是一个禁地,还是不要上去吧!你刚才冒险攀“南方红旗渠”已把我吓得半死,还是饶了我吧!两个“吧”字出口,我心软了,虽有扫兴,也不想再为难导游,便走到土匪洞下面的怡心亭。站在怡心亭,放眼望去,绿水青山,景色怡人,心情也不禁开朗起来。原来,及时调整心态,懂得迁移情绪,会有更美的风景在等待我们。

坐在怡心亭,凝望眼前的一泓碧水,感受一下土匪当年生活的场景,总感觉有一点对不上号。罪大恶极的土匪怎会霸占风景如此优美的地方,他们不是喜欢在穷山恶水中杀人放火吗?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哑然失笑。我确实对湘西的土匪有过深刻的研究也反复看过《湘西剿匪记》《英雄儿女》《上甘岭》等电影。解放前,湘西土匪犯下滔天的罪行是有目共睹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张家界直到1952年才完全解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匪患。整整三年,几乎牺牲了刘邓大军47军一个军的人马,才基本肃清了湘西各地的土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就地镇压,以泄当地民众心头之愤,罪行轻的经过改编,陆续送到朝鲜战场保家卫国。在“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中有4万人就是湘西土匪改编的。老一辈人肯定看过抗美援朝故事片《英雄儿女》,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王成惊心动魄的故事,曾让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1953年3月,在战火纷飞的朝鲜老秃山,对着迎面压来的穷凶极恶的敌人,王成揣着爆破筒冲向敌群,一声巨响,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原型就是在湘西曾当过土匪的宋德清。整个朝鲜战场歼敌最多、获得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神枪手金珍彪,共歼敌165人,也曾在湘西当过土匪。著名电影《上甘岭》是实地改编的影片,上甘岭被炸成一片焦土,为了守住这块阵地,志愿军动用了四个师的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其中80%的军力都是湘西土匪改编而成的。这些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事迹,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土匪形象有点对不上号?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产物。如果有吃有穿,不愁吃不愁粮,谁愿意去当土匪?现在湘西各地人民都勤劳致富奔小康,会产生土匪?“土匪”这个词是万恶的旧社会给湘西人民背的黑锅啊!

我还在沉思中,导游走过来问我,想不想去摸摸洞“摸摸”?这可是个土匪洞哦,我一听来了精神,“腾”的站起身来跟着导游走了。

沿着游道台阶,我们继续步行,一个土匪支洞出现在我的视野,走进去,洞中没有设置照明设备,洞底的游道修建得十分平整,没有台阶,可以放胆沿着游道栏杆往前走,因为洞中很暗,女士相对而言胆小一些,导游提醒我们,这个土匪洞就叫“摸摸洞”,没有装照明设备不是为了省钱,而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土匪洞的神秘和神奇。男士要表现一下你的绅士风度,在必要的时候扶一下身边的女士,但是,千万不要混水摸鱼,到处乱摸哟。出了洞口,导游问女士们,有没有男士趁机摸了你们,摸了不该摸的地方?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疲惫感也消失了不少。

走完了3.5公里的步行游道,观看了一路的美景,收获了一路的快乐,终于来到了神泉湖码头,这是一个月牙形的小水库,充满诗情画意。湖水干净清洌,宛如一面镜子,山在水中,水在山中,鱼在水草中游走,绿树翠竹倒映水中,如诗如画。

游船早已恭候在那里,于是坐上船,偶然看到戏水的野鸭、白鹭从水面掠过,在游船前进方向的左边,有一个溶洞,洞口内部的左上方,自然形成的石钟乳构成一头牛的头部,仔细一看,不仅牛的两支角特别清晰,牛的嘴里还在嚼着鲜嫩的绿草呢,怪不得这个洞叫“老牛吃嫩草”了。有一位老头站在船头,一本正经地对身边的老伴说,想不到游程快结束了,我这只老牛还能吃上嫩草哩。老伴猛扭了老头肩膀一把,怒目圆睁,假装生气地说:“老人渣还吃得动嫩草?”说完两人会心地笑了。

我扶着游船的栏杆闭目养神,突然“咔嚓”一声把我惊醒,原来船已到岸了。抬眼一看,五根石钟乳像一只巨大的佛手立在绝壁中,遮天蔽日,我默默感叹,走了半天,还是走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呀。

走下船,我的心依然牵绊着曲曲折折的大峡谷。我走不出它的诱惑,缘于这里的风景像曾经追逐的一个梦,让我的心一路起起落落,来来回回。人究竟要走多少路,才能将尘世的风景都看清看透?才能在岁月的辗转中安放自己?一念花开,一念花落,山水不语,大峡谷在记忆深处,我的心却变得通明澄澈。

 (文棚是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交流。“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