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永庄‖让垃圾分类推动中山实现全面小康 (小康征文110)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21

让垃圾分类推动中山实现全面小康 

随着中山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万丈高楼破开荒芜、拔地而起,从十几年前以中垦百货和孙文步行街为城市中心地标,到今天利和广场、兴中广场、天悦城、大信新都汇等繁华商圈呈多极化态势竞相争艳,市民小康生活可期。

诚然,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包括了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从小事抓起,在源头上做好分类,崇尚、践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效解决“垃圾围城”,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市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的有力举措。

薄弱的环境意识,一度让人们错误地认为垃圾分类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殊不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们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想要变得更加宜居美好,就必须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曾几何时,中山城区主干道的环境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在途经博爱路、兴中道时,我就特别喜欢欣赏路边整齐有序的绿植,还有各色不知名的花朵,它们在车窗外飞快地划过,就像一条七色彩虹延绵在洁净的路面上,让人心情愉悦,也给游人的行程增色不少。只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经常会发现路边绿植上附着了飘飞的垃圾袋、纸巾等垃圾,这部分市民连垃圾都随意丢弃,又怎么会去做好垃圾分类这件更细的“小事”呢?可见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是喊喊口号、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全民提高思想认识,并努力付诸行动。当然,我们在谴责这种损人害已的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应当深入反思城市环卫体制机制是否健全,宣传动员是否到位,设施设备是否完善,点位设置是否合理。在垃圾分类投放逐步成为居民“新时尚”的当下,我们应该着重思考如何正确“打开”群众的文明之心。

垃圾,产生于人类,也影响着人类的一切。垃圾分类投放能够变废为宝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反之则贻害无穷。也许是出于职业感,现在每当我走在路上,都会不经意地看看路边的垃圾收集设施是否科学合理、群众的分类投放习惯是否形成。可喜的是,自从今年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进新阶段以来,分类各环节全链条逐步完善,群众思想认识得到加强,参与度不断提高,而且伴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山市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傍晚时分,卸下一天繁忙的工作,漫步在已完成“撤桶并点”的城区主干道绿道边上,头顶朗朗青天,清风徐来,有花香扑面;市民在绿道上健身慢跑,路过垃圾分类收集点时,还不忘把擦拭过汗水的纸巾、喝完的矿泉水瓶分类投放在对应的垃圾桶内;远处一家老小,拿着刚参加完东区垃圾分类嘉年华亲子活动的奖品,正在霞光的映衬下,闲庭信步,逗笑玩乐……一派欣欣向荣、有条不紊的城市生活景象正随着垃圾分类的全面铺开逐渐勾勒成形,群众绿色健康、文明富裕的生活方式正在中山这座小城开花结果。

垃圾分类,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貌,还塑造着外来于斯、生长于斯的每一位市民的良好文明形象。如今,在工作氛围和居民垃圾分类“新时尚”大环境的潜移默化下,每当我要丢垃圾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会快速地反应这是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还是有害垃圾,应该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在家里,我还专门设置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分类”垃圾桶,把喝完的饮料瓶、易拉罐放在可回收的袋子里,把浸泡过的茶叶沥干水分放在厨余垃圾袋子里,把用过的牙签、纸巾之类放在其他垃圾袋子里。通过以身作则,为父母、兄弟、小朋友们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小知识,督促他们按标准分类投放,让他们从中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文明习惯,并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共同努力做到“垃圾分类虽在指尖,文明素质长驻心间”,在物质不缺的年代,让心灵时刻保持一份洁净,为自己和他人营造优美宜居的和谐环境,为湾区枢纽、小康中山作贡献。

家有黄金万两,一天也只吃三餐;坐拥豪华别墅,睡觉也只占一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如果我们都能够缓下脚步,看看脚下的大地,感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垃圾分类,举手之劳,从我做起,我相信中山也能够反哺市民“蓝天白云、碧波绿水、空气清新”的宜居生态环境。让垃圾分类推动中山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富足安乐。

(单位: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