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武进‖同事张龙(小康征文95)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17

同事张龙 

回原单位上班,我见到了同事张龙。那是我离开三年后第一次见面。来自西北的他依旧温文儒雅,身材高大挺拔,方脸棱角分明,黑白分明的眼睛在镜片后闪动着明亮的光彩,唇角洋溢着丝丝笑意。岁月给他留下的痕迹是发际线明显上升了,头发变得稀疏,中年人的福态开始隐现。不过,当我看到他从小车里下来向我热情地伸出手时,我知道他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初次与张龙成为同事是在2011年2月。他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从陕西长武来到中山小榄,成为华晖学校的教师。我接待他们时,张龙还从行李箱中拿出几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送给我:“这是从我老家果园摘下来的,纯天然的,您尝尝吧……”他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不像南方人讲话和风细雨,话中有话。我实在无法拒绝。他让我强烈感受到陕西人豪爽的性格。

开学后,张龙的妻子教小学英语,他教小学数学并担任班主任。事实上,这份工作张龙并不太擅长,之前他只是在培训中心作过辅导老师。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对他来说,这是考验,也是挑战,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他远在老家的父母年岁已高,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他要寄些费用回家尽份孝心;夫妻俩还计划要个孩子,需要提前做好预算。

他必须喜欢并热爱这份工作,希望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特别是经济上。于是,陕西人的倔、犟、硬、碰在他身上慢慢体现了。他虚心好学,踏实苦干,不认输的倔犟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很快进入状态,且得心应手,尤其班级日常管理事务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两年就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学校肯定的优秀老师。同年8月,他和妻子的爱情结晶诞生了。

有了自己的三口之家,那是2013年了。张龙父母来电话说,乡下的房子因年代久远,该修缮一下。那是个让他充满回忆与拥有无限温暖的地方,也是他心灵的栖息地(至少当时他是那样认为的)。考虑到父母年年迈,为了两位老人生活上的便利,他在县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闲时父母在县城小住,忙时暂住乡下老屋,打理果园,收拾庄稼,老有所获,老而有乐,老而无忧。

生活如此惬意。张龙觉得他是幸福的人了。然而,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上有老下有小;有一种责任,叫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慢慢长大,开销一天比一天多;每个月的房贷雷打不动,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父母的身体令人担忧,几乎成了医院的常客……夫妻俩收入的增加完全跟不上支出的增加。他的肩上扛着一副沉甸甸的重担。这副重担中途不能丢弃不能转载,过程艰辛而漫长。岁月的痕迹无声无息地爬上他的脸庞,青丝悄悄染白。

岁月是无情的化妆师,在张龙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的皱纹。不过,不管年龄多大,只要家里有父母在,他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因此便不觉得老,心里总存着一股蓬勃的朝气,身上总感到有不尽的活力;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他心中最甜蜜的温暖,足够终生沐浴。他在孩子身上有了完美的向往,对孩子的人生,比对自己还要认真。生活虽然艰难,尤其经济上捉襟见肘,但他没有理由不去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那是最艰难的几年。他告诉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心里的五味杂陈,只有他自己清楚———冷暖自知。他勤奋工作成绩斐然,很快成为学校的管理人员。事业上的成功,收入水涨船高,经济慢慢变得宽裕。他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小榄,在学校旁租房住下来,一家人真正生活在一起。父母帮他照顾孩子,他也能照顾父母,并且常常吃到父母做的美味佳肴。那是最美的味道,那是真正惬意的生活。那个时候,张龙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是该在小榄定居下来了。对常年漂泊在外的张龙而言,故乡虽近,其实已远;回得去的故乡里,却有着回不去的时光。他在小榄成长,收获,这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更何况,孩子在这里上学,父母喜欢并适应了南方的气候。2018年8月,他在九洲基买了房,结束了漂泊的日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2019年8月,他买了台车。每个天气晴好的周末,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张龙说,很感激小榄给他带来的一切,近十年的光景,他以西北汉子的倔、犟劲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脚下的路宽广灿烂,让他有种把它当故乡的感觉。就像是幸福的真谛大家都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于是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叹。如今,他行走在小榄的大街小巷里,时不时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拾起,过去,现在,将来,他觉得每天都过得幸福而充盈。我祝福他,也祝福所有在外打拼的人,终有一天我们能够拥有最充实最幸福的日子。

(单位:中山市小榄华晖学校)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9528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