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功‖在秋的山头(北地/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8-20

又到遍山红叶时

丹桂飘香金秋来,又到遍山红叶时。

唐朝诗人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是待菊花开后,其它娇艳的花凋零了,这既有对菊花骨头的赞美,又有对迎来漫山遍野红叶的壮美。

可每当金秋的来临,无不勾起了我对昔日遍山红叶时,背篓、扦担在我背上、肩上磨的艰辛之苦,而感概今日满山红叶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欣慰之甜。

(一)

在我的孩提时代乃青年时代,每当遍山红叶时,我们面对的是苦愁与劳累。那年代,农村人做饭极其缺柴烧,大人们要到生产队干活,拾柴禾就是我们这些男孩女孩的事。每天早晨天不亮,大人们催我们起床,吃碗熬红薯,带两个烧红薯,扛上纤担,或背上背篓,到十里以外的支锅石沟、崔家沟等沟沟岔岔扒叶叶柴,或到青龙山的付家台、熊洞洼、花石垭、柯家弯等处割柴禾。因为,山上有人看山(护林员)管的严,如果发现我们割了家柴,不但柴挑不回,而且还要没收我们的钎担和镰刀。为此,我们编了个顺口溜:“遇见马朝山(护林员),命都交给天。”“看见懒生娃 (护林员),赶紧就疙瘩(躲)。”所以,我们只能割那些大个山草、野鸡尾、荃菜秧等杂草和柴刺。下午挑柴回到家,吃的是中午搁的热不热,冷不冷的饭,吃下后隔一会胃就作酸,吐口水,一来二去,有的还落下了胃疼的病根。那些年的秋冬,我们在上山割柴草,把山上的小路,跑成了大路,本没有路的地方,也跑出了明晃晃的路。尽管有看山(护林员)的,但缺柴烧,偷着割,年年割,红叶割净了,青叶长不赢,本不青的山,变成了秃子山。

(二)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大抓农村沼气池建设,用沼气做饭,节能节源,推进生态能源建设;农村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无形缺少了自然资源的采伐,有力有效遏制了自然资源的破坏,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再生。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十堰市、郧阳(区) 两级党委、政府以抓好汉江水质为重任,提出了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的目标,精绘生态发展蓝图,细化生态保护措施,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共治共享,有效扼制了乱砍滥伐,挖山采矿的现象,保护了生态资源,同时抓好山体裸露修复,及力打治污排污攻坚战。组织农民大力植树种花养草,美化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覆盖面,打造碧水蓝天下的汉江清水。使如今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小山大山林茂密,林间鸟儿啁啁啾;大河小溪水清澈,河里鱼儿畅畅游。就连多年不见的孤狸、野猪、狗欢子等万物生灵都回山来,共唱大自然共生和谐曲。一次我回老家,特地到我们原割柴草的青龙山看一看,可那茂密疯长地柴呀、草呀、刺呀,覆盖了山上的大路与小路,我踏着没膝的草丛,树儿拦着我,刺儿划着我,草儿挡着我,使我看不清路,探不着道,我迷了方向迷了路,生怕走不出来,赶忙返道转回,如此覆盖的自然生态,令我感概,今昔不可比啊!

(三)

今日遍山红叶时,满眼尽显物华实。因为,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割柴生火做饭成了历史。生态覆盖,山川秀美,让人们心旷神恰,心潮澎湃,无不借着秋高气爽、白云蓝天,或雨后初晴雾绕山峦,阳照雾退的尤佳时机,三五成群的去观赏壮观的林海,步踏林荫的山路,眼观遍山的红叶,手戏清澈的溪水,嗅闻芬香扑鼻的野花,吟听百鸟嘈杂地歌唱,吸允大自然赋于的氧巴。无不感慨伟人毛泽东的豪迈的诗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柯争流;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山川壮美,大自然陶醉。习近平总书记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善待自然,造福人类。十堰(郧阳)儿女不负重任,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美化层山汉水,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汉水常(长)净,使遍山长绿的秀气,折射一(汉)江清水的灵气,送给北方人的福气!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交流。“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2024年中考招生方案出炉
14524人浏览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