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媚 张小娜‖张小娜的云南支教(纪实)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31

绥江山城唱响支教歌
——一位中山音乐教师的云南支教纪实

对东区柏苑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张小娜来说,云南是她的诗和远方,她想象中的彩云之南只有一个字:美!

2020年6月15日,她首次踏上云南的大地,是以东区组团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身份走进彩云之北——昭通市绥江县的凤凰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工作。7月15日,张老师圆满完成支教任务顺利返回中山,笔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绥江初相识

6月16日一早,张小娜被一阵铃声吵醒,此时的她已经暂别中山温暖的家,放下年幼的孩子,昨天从广州飞抵四川宜宾,再换乘汽车,辗转跨越一千多公里,夜抵达位于云南最北端的绥江县城。

6月15日,东区援派23名“东区组团2020专业技术人员”赴云南绥江县开展人才支援工作。十天前张小娜得知这一消息,第一时间报了名。她内心深处一直有个梦想:参与教育扶贫,到贫困地区支教,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价值,如今,终于有机会圆梦。她将与其他学校的四位同行在绥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工作,肩负着为绥江县提升教育水平的责任,在人才互动、能力互促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长江在这里东转,为滇川两省交界的重要口岸,三市州(昭通、凉山、宜宾)的交通咽喉,雄卧溪洛渡、向家坝两大巨型水电站之间,百里金河穿境而过。千山逶迤,万壑妩媚,746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汇成天然氧吧,被誉为“竹海新城,山水绥江。”

这个群山环绕的美丽小县城彻底颠覆了张小娜之前对绥江的认知。2012年因我国第三大水电站、“西电东送”重要能源项目向家坝水电站建设需要,绥江县举县整体搬迁。眼前的绥江是座新城,依山傍水,云雾缭绕,梦幻般朦朦胧胧如一幅水墨画。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向远方起伏延伸,一幢幢高楼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几座悬索大桥横跨金沙江面,与对岸的四川省宜宾市连接。从偏远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而来的群众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在这里生活得十分融洽和谐,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感满满。2018年4月,绥江实现整体脱贫,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旧貌换新颜。这里的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梦都没想到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样好的日子,还是共产党好”。

绥江,打了一场漂亮的精准脱贫攻坚战。

此次支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成果,同行的四位教师被分配到不同的小学任教。张小娜被安排到凤凰小学,全县最好的小学。学校依山而建,宽阔又漂亮,有三幢五层的教学楼、综合楼、行政楼,47个教学班,实行先进的触屏式一体机教学,硬件设施比中山很多学校都要好。想象中的狭小校园,落后设施、破旧教室完全不存在。新建的学校进一步保障了九年义务教育,可见当地政府大手笔投入教育,跟她想象中的支教不一样。

凤凰小学的“娜”之歌

匆匆赶到凤凰小学报到,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张小娜在先期到达凤凰小学,来自三乡雍陌小学的挂职副校长李莉老师和凤凰小学音乐科组长赵雪梅老师的带领下,立即投入忙碌的教学工作中。

据赵雪梅老师介绍,凤凰小学共有五位音乐教师,承担起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教师除日常教学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练琴、练声,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课堂教学侧重于对学生音准的训练,主要是传统的发声、节奏练习,机械性拍手,音乐知识讲解等。由于这里交通不便,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少,音乐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就更少了,难以与时俱进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导致教学理念和方法陈旧老套,缺乏教研氛围和学科团队建设。

张小娜深感作为中山支教教师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她要在这短短一个月内,利用自身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把中山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成功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优质的教学课例全都倾囊而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凤凰小学。

首先得解决常态课怎么上。张小娜花了两周时间轮流听完了该校三位音乐教师的常态课,针对教研氛围不浓团队建设不足的短板,她主动带领科组教师一起评课、交流、研讨、反思,并为音乐科组展示一节常态示范课《粉刷匠》。

常态课对于张小娜这样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音乐名师并不是什么难事,她仍不敢怠慢这节课。根据之前听课中了解的生情、学情,精准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课件。在课堂中运用这里教师从没见过的教学方法,如课前节奏热身,发声练习,新歌教唱中的二声部节奏和节拍练习,科尔文手势带唱等,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接下来的常态课,有几位音乐教师已经在活学活用从示范课上学到的教学方法了。

第二届“书香彩云南”经典诵读大赛将在7月底以网络方式进行选拔,小学生组、中学生组以团队诵读为主参赛。张小娜决定代表凤凰小学录制一个诵读节目《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参赛。

从选主题、场地、演员到选服装、排练节目,全程由张小娜和中山的支教老师亲力亲为,加班加点完成。由于背景PPT的播放需要大屏幕,为了达到更好的录制效果,她带着学生到绥江一职报告厅进行录制。孩子们非常珍惜中山的张老师带给他们的表演机会,为能选进这个节目而自豪,学习音乐、登台表演的渴求,全都写在淳朴稚气的脸上,这种渴求,是城里孩子没有的。无论是每天下午两小时的排练还是到如今的走台、录制,都一丝不苟,认真配合。一次不行,重头再来,录了四遍,才大功告成,孩子们毫无怨言,从不叫苦叫累。张小娜被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打动,唯有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最终经过层层选拔,这个节目代表绥江选送到昭通市参评。

7月11日,按上级工作安排,来自中山短期支教的音体美教师向全县本学科教师开展一场教研活动,张小娜展示的是曾代表中山参加省赛获奖的《猫虎歌》。

《猫虎歌》取材于一则民间传说故事,刻画了一只聪明狡黠的猫的形象。幽默诙谐,极富童趣。张小娜采用戏剧表演的创新模式完成整节课教学。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创造、表演、感受、评价等艺术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戏剧表演使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形象,打破陈旧教法和沉闷课堂,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令绥江同行们耳目一新,刷新认知,纷纷点赞,他们是第一次观摩音乐课上的戏剧表演,原来音乐课还可以这么上,这种课堂模式将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个月来,无论是常态课、录像课还是公开课,张小娜用心、用情唱响中山支教“娜”支歌,回荡在凤凰校园,绥江山城,金沙江畔,经久不息。

博爱精神跨越千里

一个月的支教,转瞬即逝,离开绥江的日子越来越近。

7月11日,东西部扶贫协作绥江县“博爱助学”爱心捐助仪式暨中山支教教师支教总结会在中城镇城关中学举行,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力生出席活动。捐助仪式现场,包括张小娜在内的中山支教教师纷纷慷慨解囊,76名贫困孩子接受了捐助,他们用爱托起明天的希望,点亮大山的星光,照亮孩子的未来,孩子们深情朗诵《山里的太阳》,向支教教师表达敬意与不舍。

7月14日,是张小娜在绥江的最后一天。中午她特意到书店买了一些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她教过的三、四年级孩子,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中山的张老师要走了。先是一名女同学轻轻抽泣:“张老师,我舍不得你走。”跟着哭声一片:“张老师,你不要走,我们想你,你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孩子们脸上挂满泪珠,眼神里尽是不舍。一个月的相处,彼此已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份真挚的情感让张小娜感动不已,铭记在心。

7月15日,一大早下起雨,雨雾朦朦,带着对绥江的不舍与祝福,带着对孩子们的挂念,张小娜告别生活工作了一个月的绥江,完成援派任务,返回中山。短短一个月的支教工作,已然成为张小娜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美丽的绥江山水,热情的绥江人民,淳朴的绥江孩子是她此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来时还是五月脆,去时已是半边红,博爱支教谋发展,千里缘起牵绥中”。伟人故里天下为公、博爱奉献的精神跨越万水千山,播撒在绥江的大地,必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一个美丽的传奇。

不忘教师初心,不辱教育使命,张小娜在参与书写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这份伟大的“中山答卷”、时代答卷中,交出了满意的成绩。(注:部分素材和照片来源于张小娜“30天支教日记”)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